兩淮與江南的漕船便可以順著黃河前往關中。
豈不美哉?”
李白沒有廢話,而是拋出了自己的殺手锏。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李璘準備登基稱帝的事情,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哪怕方重勇并未對外公布,但有很多跡象,都能證明永王在醞釀大動作!
比如說永王和他的幕僚來到汴州,就很不尋常。
顏真卿畢竟是當宰相的人,政治嗅覺遠比普通人敏感,情報渠道也不簡單,他自然是明白李白說的是什么意思。
“唉!”
顏真卿長嘆一聲,他擔憂的事情,正一件一件變成現實。
李琬反叛的事情還沒搞定,現在永王李璘也要反了。不過這也不算稀奇,李琩弒父殺君,等于是自動放棄了正統,打破了神器繼承的潛規則。
各地藩王造反,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畢竟,這些人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也可以反了。
誰還會跟李琩講客氣啊!
“李太白,本相問你一個問題,你務必要如實回答。”
顏真卿看著李白,正色問道。
“顏相公請問。”
李白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永王殿下,是不是已經準備稱帝?”
顏真卿死死盯著李白的眼睛問道。
李白沉默不語。
其實不說,便已經是默認了。
李白也有自己的政治野心。
永王登基,他作為永王的幕僚,也會跟著升官。
最次也能混個禮部尚書吧?
以前他絕對夠不到宰相這個位置,現在就不一樣了。所以本質上說,李白跟顏真卿沒什么私密話好聊的。
他堅決支持李璘登基!
利益不同,立場就不同,還能說什么呢?
難道在這個靜謐的夜晚,頂著瞌睡跟顏真卿聊聊文學與詩歌?
“本相明白了。”
顏真卿看到李白始終不說話,于是點了點頭。
他懂了。
“李寶臣野心勃勃,有他在,封鎖了黃河,江南與兩淮的漕船到不了長安。李某今日在長安大街上看到饑腸轆轆者甚多,顏相公也應該看到了吧?”
李白再次提醒顏真卿,收拾李寶臣的意義何在。
確實,方重勇可以不管李寶臣,但顏真卿卻不能不管。朝廷哪怕海路運糧,也必定要走黃河漕運到長安。
河陽三城,是扼住關中咽喉的項圈。
哪怕李璘要登基稱帝,長安這邊奪取洛陽,也有著極為迫切的必要性。
若是有汴州精兵配合,兩面夾擊之下,勝算極大。
不過還有個問題。
洛陽被攻下后,算誰的呢?
會不會有“黃雀在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