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一時間也有些猶豫。
“這是方節帥的親筆信,上面還有永王殿下的印章和簽名,請顏相公過目。”
李白這才從懷里摸出一封信,交給顏真卿。
這件事幕后是韋子春在穿針引線,無論是方重勇還是李璘,他們都期盼著寶臣大帥快點完蛋。
“嗯。”
顏真卿點點頭,看完信后將其收入袖口。
方重勇在信中說,打敗李寶臣后,宣武鎮兵馬便會退回汴州,不會進洛陽城。
這已經不是暗示,而是把話說得明明白白了。至于顏真卿信不信,那是他的事情。
顏真卿可以不在乎,但缺糧的長安卻不能不在乎。
“李判官不如今日在顏府住下,本相還要考慮一下。”
顏真卿沉思片刻說道。
“如此甚好。”
李白松了口氣,顏真卿沒有直接拒絕,就證明這件事成了一半。
讓府里的仆從安排好李白后,顏真卿卻沒去睡覺,而是把住在府中的幕僚李萼找來商議這件事。
顏真卿把方重勇的親筆信交給這位幕僚,又把李白的話復述了一遍,然后便安靜等待李萼的回答。
“顏相公,這件事我們沒得選了。現在長安每天都有人背井離鄉,缺糧太狠了。
不打通糧道,江南與兩淮的糧食就進不到關中來,那要如何是好?
總不能等到餓殍遍地在動手吧?”
李萼憂心忡忡的反問道。
他也看出來了,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并不是洛陽城,而是在洛陽城附近,黃河岸邊的河陽三城。這是扼守黃河的咽喉之地。
自從李寶臣占據這里后,就斷了關中的漕運。而皇甫惟明還在的時候,則一直沒有下狠手。
皇甫惟明是關中世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怎么可能對關中下狠手呢?
但寶臣大帥就不會給關中人面子了。
因此自從上次方有德在華陰擊敗皇甫惟明后,關中的境況就變得一天比一天差,越發的缺糧嚴重。
河陽三城是依附于洛陽存在的軍事防御性質的城池,要奪取河陽三城就必須奪取洛陽。
從這個角度看,方重勇的建議沒有什么問題。
李萼的看法跟顏真卿高度一致:出兵洛陽沒問題,但戰后洛陽歸誰呢?
方重勇在信中作出的保證,他們能不能相信?要不要賭一把?
顏真卿陷入兩難之中,所以才想聽聽李萼的建議。
“顏相公,目前長安很多人,并不希望當今天子是李琩。
這次出兵如果能順利奪回洛陽,相信那些人也會消停一陣子。”
李萼慢悠悠的說道。
他似乎是欲言又止,但最終還是什么都沒說“多余的話”。
其實,李萼是覺得顏真卿沒必要死保李琩的,一個弒父殺君的人,真的配為天子么?
但顏真卿顯然認為如果再次更迭天子人選,皇權會繼續跌落,越發敗壞。
兩害相權取其輕,世上的選擇,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
“明日你去一趟鳳翔府,問一下控鶴軍軍使李嘉慶的意見,速速報于本相。
控鶴軍再加上潼關兵馬使高仙芝的人,對付李寶臣應該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