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翻土的好時節。秋收完以后,農夫們并不能閑下來,他們還要翻土。這樣可以讓土壤在冬季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風化,有利于第二年的播種。
這天一大早,方重勇就帶著幾個親信,以及汴州本地的刺史等主官,來到田間地頭觀摩農夫們翻土。然后他就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
大范圍的撂荒,以及土地的密集耕種。
汴州運河附近的水系,都開發了灌溉系統。其他的一些地方,則是采取土地與水塘互換的“輪休法”。
土地寧可撂荒,也不耕種。
汴州的經濟,并未遭受大規模戰亂的破壞。這里的農業生態,還是從前的模樣。可以說明很多基本問題。
當然了,這里的情況,跟初唐時設計的“租庸調”制度,顯得完全不一樣。
“汴州撂荒多么?”
方重勇詢問元結道。
“多。”
元結言簡意賅的回答道。
有些事情,是不方便說出來的,比如說他知道的一些事。天下還沒亂起來以前,其實就有很多官員在洛陽郊外買地養老。
但是他們買了很多地,卻只請幾十個佃戶打理。很多土地就直接撂荒了。
這也是土地輪休的需要。
粗放型的自耕農經濟,以及廣泛撂荒的小莊園經濟,在大唐都是并行不悖的。
方重勇有點明白那么多流民是從哪里來的了。按他以前的想法,自耕農失去了土地,也就自然而然變成了佃戶,只要地主不苛刻對待他們,他們又怎么會跑呢?
現在看來,情況遠遠沒有那么簡單。
這里涉及到世家專有的“精耕細作”與大面積撂荒的生產模式。
也就是說,世家大戶們為了獲得更好的收成,實際上需要在有限的土地內集中人力精耕細作,然后把多余的田撂荒積累肥力。
電視和里經常會出現皇帝動一動嘴皮子就天下大治的事情。可是方重勇在田間地頭行走的時候,卻總是感受不到這一點。
忽然,方重勇看到自己右手邊,有個農夫正鞭打著老黃牛在犁地,拖著拖著,老黃牛居然走不動了!
那個農夫氣得對老黃牛大吼大叫的,卻又毫無辦法。
“節帥,讓,讓他把后面的犁直接抬高就行了。”
眾人正在面面相覷的時候,方重勇身后的大聰明居然插了句嘴。
“誒?真的嗎?”
方重勇疑惑問道。
“是的節帥,這個直轅犁會越來越往下沉,越耕越深,到后面牛就拉不動了。
這個農夫在偷懶,應該有兩個人勞作,另外一個應該在扶著直轅犁控制深度才對。
他們大概是以前沒機會使用這種農具,剛剛到地主家做工不久的,使用還不熟練。”
大聰明膽子大了起來,說話也連貫了許多。
渤海國對于農耕的重視,比大唐要多得多。因為耕地少,所以只有貴族才能吃上米飯。對于農業技術重視,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道理啊!”
方重勇拍了拍巴掌,直接走下田間,然后將那個直轅犁往上提了一下。
老黃牛回頭看了他一眼,似乎是通人性一般,繼續向前邁步,流暢自如。
“蠢笨如豬,連頭牛都比你聰明!”
方重勇舉起腰間的馬鞭,輕輕敲了敲那位農夫的腦袋。
他大踏步的走上田埂,指著不遠處的直轅犁對眾人說道:“這玩意不太行啊,有沒有哪里可以搞到曲轅犁的?”
“揚州那邊有,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里面提過。叫長曲轅犁,揚州那邊出現過一種叫短曲轅犁的。”
劉晏直接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