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無主,神器失位。李光弼又跟方重勇拐著彎是親戚,他帶著蒲州的兵馬投奔汴州而去,擁戴李璘,這絕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至于回長安……那種事情就別想了,無論是李光弼還是高仙芝,都不可能帶著本部人馬回長安勤王的。
李琩都死了,還勤個屁的王啊!
到時候連大軍行軍需要的糧秣都沒人供給!
“顏相公,如果,末將是說如果你真想再造一個大唐,需要重整山河。
那么,在襄陽招兵買馬的穎王,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不過那樣的話,就只能以長江以南為界,先收拾半個大唐,不去管北方如何了。
何去何從,你自己思量,郭某已經把能說的都說了。”
郭子儀又給顏真卿提了一條建議。
老郭是個厚道人,顏真卿找他尋求意見,他就真的給意見!給真知灼見不忽悠!
“確實,哪怕再不濟,也可以先占荊襄,再整合江東,再北上兩淮,未必不能再造一個新大唐。”
顏真卿微微點頭,贊同郭子儀的看法。
因為占據荊襄還有個好處,那便是可以從這里走武關道進關中。這條路很難走,但它是一條捷徑。只要進入關中,那好事便成了一大半。
穎王李璬跟永王李璘比,有兩個巨大的優勢。
第一個是他現在占據的荊襄,可以“背刺”關中,又相對偏遠,避開了那些激烈紛爭。
可以“徐徐圖之”。
第二個是他不像是李璘,被強力節度使給架空了。
當然了,麻煩事自然也有,而且還不少。比如說李璬麾下精兵很少,兵力孱弱,沒有什么能打的武將等等。
另外若是以荊襄起家,想一統天下,那便如同文火熬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很可能得五年十年,才有機會整合天下。
想恢復盛唐氣象,又談何容易?
“郭將軍,你想去什么地方呢?”
顏杲卿忽然有些好奇,此刻的郭子儀十分鎮定,頗有大將之風。不知道他是怎么為自己謀劃的。
“大唐在靈武還有一支精兵,我想去靈武試試看,能不能召集有識之士勤王。”
郭子儀對顏真卿與顏杲卿兄弟抱拳行禮道。
他這話就說得比較含蓄了,勤王是勤的哪一位呢?郭子儀不說,恐怕這個問題,需要其他人給答案才行。
靈武那邊一直比較安靜,但朝廷之前派人去,也是杳無音信,不知道是使者被扣押了,還是路上出事了,總之就是沒有回信。
朔方軍一直不入局,不代表他們將來不會入局。或許,天下的局面穩定以后,朔方軍的兵馬就會進入關中了。
很顯然,郭子儀不太看好穎王李璬,不愿意跟顏真卿一路。
朔方軍總是會缺少有能力的將領,郭子儀在其中立足不難,至于拿到指揮權就別想了。說白了,他就是不想再參與皇族之間的內斗而已。
“族弟,不如這樣吧。”
顏杲卿長嘆一聲,對顏真卿說道:“某去找李光弼,若是他想去汴州,那某便與之同去。他若是不想去,那某便隨他去別處,勸說他以大局為重。族弟去找高仙芝,勸說高仙芝帶兵入荊襄支持穎王殿下。至于郭將軍想去靈武,那便去靈武吧。”
至于控鶴軍啊,長安百官與宗室啊,乃至洛陽的李寶臣會如何,顏杲卿提都不提。
大概,也就那樣了吧。很多話即使他不說,大家心里也是明白的。
現在關中的局勢,已經糜爛了,救不回來了。李寶臣帶兵入關中,想來是必然之選,至于他來了以后會如何,似乎也不需要去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