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擺了擺手,這兩個銀槍孝節軍的老卒才欣然退下。
“大帥,這是軍中老卒對您的愛戴之心,禁是禁不了的啊。”
何昌期小聲說道,生怕方重勇讓他也在臉上刺字。
“罷了,此番李光弼出征壽州,你怎么看?”
方重勇無奈搖頭,轉換了一個話題詢問道。
“壽州?挨著亳州那個?在南面的?”
何昌期想了想,終于回憶起壽州在哪里了。
“拿下壽州不是手到擒來么?”
何昌期不以為然的說道,似乎一點也不覺得是什么問題。
方重勇心中暗暗揣摩:還是得為李光弼兜個底。連何老虎都覺得打下來很簡單,到時候搞不好就會栽跟頭的。
至于銀槍孝節軍老卒刺字的問題,實際上是他宣布執行“官兵平等”原則引起的應激反應,隨他們去就是了。
只要讓正規軍與田產掛鉤,他們便不再是浮萍,不是哪個將領隨便一忽悠就走的穿軍服暴徒。
至于軍中能不能做到官兵平等,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方重勇都不提出來,那么軍中階層分級只會更加頑固。
告誡何昌期要好好訓練部隊,大軍隨時都有可能開拔以后,方重勇叫來李筌,二人在府衙書房里商議軍改的大事。
方重勇將自己在紙上畫的圖案遞給李筌,然后指著這張紙說道:
“戰陣之上,一旦遭遇挫折,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情況很可能會發生。
一旦建制打散了,就沒辦法再組織起來。
本帥以為,現在起便要頒布軍銜制度,在軍服的肩膀,領口袖口等位置,繡上對應的領章肩章。
是什么級別的軍官,便可以通過領章肩章直接識別。”
聽到這番話,李筌先是露出一種迷茫錯愣的表情,隨即又恍然大悟,拍案叫絕!
軍銜制度,在中國古代,自西周開始就不新鮮了。所以李筌一點也不感覺奇怪。
但有軍銜是一回事,一眼就能看出軍銜,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唐代,很多時候是通過武官軍服上的細節,又或者是頭盔上插著的羽毛款式來判斷的。
軍中一直都有這方面的需求,只不過都是因陋就簡的應付著。
然而,有件令人不知所措的事情是:同樣是唐軍,不同隊伍里的指揮系統,是完全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指揮體系本身,是帶著這支軍隊的強烈烙印,有著不可替代性。
再說明白一點,就是大家都是按照自己怎么舒服怎么來的方式,以構建指揮體系。包括鼓樂和軍樂隊都是一樣,各軍的玩法雖說沒有本質的代差,但若是互相交換,則完全玩不轉!
方重勇提出的“軍銜制”雖然只改了一小步,但正是這小小的一步,改善了全軍的指揮體系!
以后看軍銜認軍官就行了,建制打散后重組,速度也比之前要快得多。
而接下來的軍改,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迭代。
李筌對此很是佩服。
“大帥目光如炬啊,這一手真是太妙了。下官這就去寫條令,至于肩章領章具體設計成什么樣的,工部有人精通此道,完全沒有問題。”
李筌哈哈大笑道。
軍隊越是注重正規化和標準化,越是具有強大的戰斗力。這些是先輩們用鮮血得到的經驗教訓。
李筌原本是不太相信裴旻跟自己說的,方重勇這個人能成就大事。現在看來,他不得不佩服老硬幣看人真準。
這一點點小改動,對于戰斗力的提升是無形的,又不需要費多大氣力。????“對了,李光弼攻壽州之事,你以為如何?”
方重勇又想起壽州的事情了,忽然有此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