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自顧自的吐槽了一句。
這道題,也算是“誠信”與“小聰明”的考核。
稍微有點小聰明的考生,就該知道這是第一次科舉,哪怕夾帶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根本就沒有參考系。
這既是考驗基本智商,又是考驗起碼人品。
凡是夾帶作弊的,都是既蠢又壞的人。這種人不把他們丟去善緣山莊勞改一下,簡直對不起養育他們的父母。
貢院大院內的人越來越少,但被抓獲的“作弊之人”,卻是越來越多。兩千多考生,居然有一百多人夾帶,有作弊之心的人,都超過了5%!
方重勇也不得不感慨,做官的誘惑,實在是令人難以抵擋啊。哪怕是這些考生知道自己沒多少真本事,也不妨礙他們鋌而走險。
……
將科舉考生們吊打蹂躪的“院試”,終于結束了。
考生們得到了“鍛煉”又增長了見識。
國家得到了財帛(參加科舉要交報名費),又能招募人才。
周邊商戶的生意,也跟著大好。
可謂是各方多贏的結局。
但對于那些經歷過考試“洗禮”的考生而言,心靈的震蕩,還是太過猛烈了。
開封城內的某個小院內,幾個參加科舉,正在等消息的考生,聚在一起閑聊。
其中一個身材矮小的考生對旁人抱怨道:“哪里有這麼科舉的?不考錦繡文章,反倒是要問我們國策國政。”
“常兄,伱可就少說兩句吧。今日朝廷之威嚴,莫非你沒有見到?”
一個叫關播的考生對剛剛抱怨的常袞勸說道。
朝廷都敢直接處置夾帶的考生,鬼知道有沒有人偷聽他們談話,以“大不敬”的罪名將他們逮捕啊。
這話說得在理,本想開口的幾個考生又都不說話了。
“諸位,都少說兩句,少說兩句。某觀之朝廷積極向上,奮發有為。將來一統天下者,必為昔日永王。”
一個叫蕭復的考生插了句嘴。
“蕭兄,你是駙馬之子,消息靈通。你說這次朝廷出題,是個什麼意思啊?”
院子里最年輕的那個考生詢問道,他叫劉從一,此刻不過十幾歲,還是個少年郎。
“意思嘛……就是沒什麼意思。這里又不是長安,某跟你們也是一樣的。”
蕭復長嘆一聲,有些無奈。
這話讓在場所有人都無言以對。
常袞的父親是縣令,關播是關羽后人,蕭復的母親是基哥之女新昌公主,劉從一則是曾經的禮部侍郎劉令植之孫,京兆少尹劉孺之之子。
他們沒有一個人是普通人家出身的。
汴州朝廷的這次科舉,直接將他們所有人的關系網都斬斷,還不能行卷拓展關系。
能上不能上,全憑個人本事。
在他們這些“官二代”看來,汴州朝廷,當真是威嚴不可褻瀆,有天命之相。
未來不可限量。
人就是這麼犯賤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也還好嘛,都是考的真才實學,夾帶的還要去勞改,從前科舉,哪里有過這般公平的?
諸位是想要平等,還是想謀特權?是想憑自己本事考中,還是希望隨便考一下就能上?”
一直沒說話的楊綰,替朝廷說了句公道話。
院子里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楊綰這廝,直接把眾人那層遮羞布給撕開了啊。
沒錯,他們這些官二代,要的并不是平等,而是傾向于他們的特權。
現在朝廷的科舉已經“真正的”公平了,他們反倒是渾身不舒服。
就好像某個商家沒有做成某一筆生意,就認為自己虧了一筆錢一樣。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