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今時不同往日
夜深人靜,開封城郊外的貢院主殿,還亮著燈。一大批不識字的工匠,正在抄錄謄寫考生的卷子。
既然這些人可以謄寫試卷,為什麼他們還不識字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這就是雕版印刷的常態。也是雕工不能叫做“讀書人”的主要原因。
這些雕工們會認字,會寫字,會雕刻字。
但是什麼字讀什麼音,是什麼意思,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則是很多漢字都不知曉其具體意思。
簡單來說,在這些雕工眼中,“字”就是一種特殊的“畫”。他們寫字,不過是在臨摹畫作而已。
因為工作的性質,壓根就不需要這些人識字。他們正是一群整天跟字打交道,卻又不太識字的群體。
畸形而扭曲,但又是由其所處的職業和社會地位決定,反倒是理所當然。
貢院大門外,方重勇正好巡視至此。
他看到火光照耀下,貢院大門前有一副對聯。
左邊寫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右邊寫著: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門楣的橫批寫著:魚躍龍門。
一點都不工整,從對仗的角度而言寫得稀爛。
但卻很熱血,很勵志。具體想表達什麼意思嘛,那些“聰明人”應該是明白的。
看著自己的“杰作”,方重勇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也是沒想到,自己居然也有開科舉的一天!以前的時候,方重勇都只是有參加科舉的資格。
只不過,他現在做的事情,并不是在裝逼,或者想找點什麼樂子。
方重勇認為,改革后的科舉制,稍微有那麼一些進步意義,并不是在原地踏步。
雖然也不必期待太多就是了。
這只是社會進步的一小步。
方重勇內心的想法,是先破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精神枷鎖,再來推動進一步的社會革新。
“官家,這次科舉,咱們真算得上大公無私啊。汴州百姓,對此都是交口稱贊。”
一旁的張光晟對方重勇恭維道。
其實這第一次科舉,問題有很多,還遠遠談不上完美。
只不過,自大隋開科舉以來,在這門事關選拔官員的考試里頭,長安的權貴們實在是太過于不做人了。
唐代的傳統科舉,乃是權貴們拼命撈取政治資本的角斗場,毫無公平可言。幾乎就是明火執仗的作弊,甚至懶得掩飾一下。
如果不行卷,哪怕這個考生有經天緯地之才,乃至堪比諸葛丞相的能力與人品,他也沒法考上。
其遭遇純粹是被耍猴,可世道就這麼現實啊。
這種有名無實的科舉,跟方重勇現在全力實施的“新科舉”,在實際體驗上可謂是天淵之別。
很多時候,好壞都是比較出來的。
跟從前的科舉比起來,方重勇這次開的“船新”科舉,其公正性幾乎是贏得了一邊倒的稱贊。
世人都不是瞎子的!
不許行卷,夾帶者送善緣山莊,再加上試卷糊名,謄寫后再送給考官閱覽。從明面上看,這次科舉的公正性,是無可指摘的。
甚至可以說自三皇五帝至今,都沒有如此公正的考核了。這次“威嚴不可褻瀆”的科舉,讓汴州的割據朝廷,獲得了極大的“正統性”。
方重勇與嚴莊二人走進貢院大堂,就看到一眾雕工們,都在不停的抄寫。他們是匠人,寫的每一個字,都是筆畫清晰而工整,好似印出來的一樣。
談不上什麼藝術性,但就是這份呆板,避免了考官通過考生的字跡,來判斷是否為熟人的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