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極為重大。
考試的公正性,都是需要用具體措施去保證的。否則很快便會淪為烏煙瘴氣的名利場。
“官家,科舉閱卷,由下官親自督辦,力求萬無一失。”
嚴莊看到方重勇進來了,對方重勇叉手行禮說道。
“嗯,不錯。”
方重勇微微點頭,這次是在摸索改革后的科舉,應該走什麼流程。
嚴莊讀書時路子就比較野,跟長安的文人圈子徹底絕緣,所以他不存在給人開后門之類的問題。
當然了,這一次沒問題,不代表以后也沒問題。一項制度從創建之初,便會隨著形勢的發展而逐漸腐化僵化,世間并無一勞永逸之事。
方重勇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都沒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奢望。
二人來到貢院內的某個“教室”,剛剛走進門,就看到好幾個考官,都在埋頭緊張閱卷。
為了快速閱卷,快速批改,以免夜長夢多。方重勇將他麾下所有親信,除了那些只會拿刀砍人的武將外,都動員了起來。
讓他們參與閱卷,人不夠用再補。
不過這些人都只是負責初選,目的不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是在不記名的情況下,將不合格的考卷剔除。
等這些都做完了以后,再將各個考題,統計到相對應的考生這邊。
留下考題答案越多的考生,就意味著知識面越廣。由此排次序后,再依照次序,多位考官對同一位考生進行考評。
這就是第二輪了。
簡單來說,選拔人員的步驟,就是第一步去粗取精,第二步“專家會審”。
“官家,全部答完題目的人幾乎沒有,絕大部分人都交了白卷,只看是交了白卷多少而已。”
嚴莊小聲解釋道。
這次考試的科目極多,明顯就是不合理的。
如果一個人什麼問題都會答,每一題都要答得完備,那麼哪怕是他奮筆疾書寫到晚上,也不可能將答案寫完。
考試本身的模式,就是對考生遇事以后,對待“輕重緩急”各類情況,應該如何應對的考驗。
完全不會,那就直接交白卷,這個是很聰明的做法。
方重勇隨手拿起一張卷子,只見上面是一首七言律詩,描寫泰山的。
詩句所寫完全看不出是在寫泰山,其句子也是東拼西湊,幾乎可以用狗屁不通來形容,只是韻腳壓得好。
不用說,這種就是在唐代地方官學里面學出來的庸才,制詩的格式很嫻熟,但并無寫詩的才能。
寫詩,多少還是得要點天賦的。
方重勇又看了看其他題目的答案,自說自話的一大堆,壓根提不出什麼新意。動不動就是“古之圣賢”如何如何。依此而為,天下大治什麼的。
當然了,這也不一定是該考生真的是酒囊飯袋,只不過他可能對該領域完全不熟悉,又不甘心交白卷,所以隨便寫了幾句。
方重勇暗想,若是他出題考九章算術,說不定對方就真能對答如流呢?
這種事情也很難說。
古人雖然并不比現代人笨,但他們的學習效率如何,方重勇實在是不敢確信。
以他所見所聞的,那種全知全才的人,鳳毛麟角,萬不存一。
科舉考生里面,能有一門精通的人,就算是很厲害了。真要在這幫人里頭抓“綜合素質”,實在是有些不現實。
方重勇越發確信,自己之前所定“以長取才”,思路是正確的。
“以后錄取的考生,都要在教百姓識字的公學里面當先生,授課一年,才能給他們授予官職。
誰要是不去,那就革除功名永不敘用。
誰若是講學不用心,那就派去偏遠的地方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