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別的沒有,就是船多。
作為運河轉運的中心節點,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渡口,每日都有數不清的漕船裝船,卸貨,忙碌不停。
汴州這里,是一條人工運河(即通濟渠)與另外四條,可以負擔漕運的河流,交匯的地方。
這還是不把黃河也算上的情況。
漕運經濟的興起和繁榮,也造成了汴州這里漕船云集。
有鑒于汴州發達的漕運,方重勇一紙調令,命劉晏負責軍糧的轉運。他本人則是在抵達壽春后,帶著一萬兩千精兵,乘坐數十艘“戰船”,沿著淮河向東挺進!
一路途經濠州、臨淮、山陽等地。每到一處,方重勇便派人拿出盛王李琦的親筆信,勸說本州刺史聽從號令。
同意接受盛王李琦命令的,方重勇就直接派人接管城防。隨后由汴州那邊派遣官吏,進駐當地府衙開始辦公。
而本州原來的官員,則需要即刻出發前往汴州。在接受了吏部的“考核”后,再根據個人能力,分配官職。
到時候有可能直接罷免,有可能改派到別處當官,也有可能會提拔到六部衙門里面任職,而獲得提拔。
總之,到時候如何,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如果不肯放棄原有的職務,不肯開城門的,那么待破城后直接送滿門上黃泉路,斬草除根。
這一手軟的一手硬的,效果極好。沒有任何官員覺得自己腦袋比較硬,利刃也砍不斷的。一個個都接受方重勇的安排,在專人“護送”下,舉家前往汴州。
當船隊開到楚州州治山陽城時,方重勇下令在此整軍,建設水寨、糧倉,將山陽城,打造成后勤樞紐,轉運從汴州上游而來的輜重。
借著李琦“急流勇退”的機會,方重勇一口氣肅清了淮河沿岸的城池,并且全面接管了城中的守軍。他將這些團結兵大半都調到山陽城整合,讓這些人作為輔兵,負責前線各處的后勤補給。
不僅如此,為了穩定軍心,方重勇還讓劉晏緊急調撥了一批糧食,分發給這些團結兵,讓這些人的家庭可以過一個安穩年,讓他們可以心甘情愿的效力。
整個過程中,汴州與淮南的眾多水系,起到了異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行軍,調動人員,又或者是調動物資,全部都是水路進行。
不僅花費的時間少,而且效率高,軍令運轉通暢。
當初定都汴州的地理優勢,開始顯現出來了,并爆發了無與倫比的力量。
在穩固了淮河防線后,方重勇留管崇嗣領兵兩千守山陽,以保證后路。
自己帶著一萬精銳,從山陽直接水路南下揚州。
正當方重勇沿著淮河一路掠地的時候,劉展部火速南下合肥,順利接管了當地守軍,并且主動出擊,連戰連捷。
由于賊軍方清部在長江以南沒有可靠的補給線,所以這些靠著農民起義聚集起來的民夫,在遭遇官軍的連番打擊后,便連夜逃離江北,回到秋浦整軍。
而劉展也不知道長江以南是什么局面,害怕孤軍深入吃虧,于是親自屯兵皖口,與秋浦隔江相望。
皖口三面環水,地理優勢十分明顯。劉展命人在此修建水寨與水柵,并親率精兵沿著長江北岸巡邏。方清麾下的賊軍眼見江北防守嚴密,只得放棄渡江的打算,并將主力向東轉移。
企圖與袁晁的賊軍主力匯合。
壽州以南的局面,總算是穩定了下來。但戰爭的風暴,似乎慢慢的朝著杭州聚集。讓這個靠著大海的南方重鎮,成為左右勝局的關鍵。
……
“方大帥來了嗎?他是今天會到嗎?帶了多少兵馬?”
揚州唐子城城頭,李琦如同熱鍋螞蟻一般的來回走來走去。
而高適則是安靜的待在一旁,什么也沒說。
其實也不能怪李琦焦躁,因為就在方重勇帶兵從壽春一路挺進的時候,長江以南的戰局,又有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