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孤軍作戰便很危險。
洛陽是四戰之地,西面有關中的兵馬虎視眈眈,北面是李懷光和控鶴軍,南面和東面則是汴州軍。安守忠率先出擊,斷了北面的威脅,而東面的方重勇是遠期威脅,近期不可能謀取洛陽,可以暫時不予理會。
如此,安守忠只需要盯著潼關就行了。戰勝控鶴軍后,局面對于他非常有利。
只不過,解決了舊問題,卻又多了新煩惱。
洛陽皇宮的一間偏房內,安守忠正和副將李庭望爭執不休。二人為了出兵的事情意見相左,誰也不能說服誰。
“大帥,不可帶兵離開洛陽啊。關中那邊動靜不小,那幫人在華陰、潼關、蒲州一線屯兵數萬之多。
稍有不慎,我們便有滅頂之災啊。”
李庭望苦勸道。
“如果現在不動手,到時候動手就晚了,打鐵要趁熱啊!”
安守忠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李庭望這種當烏龜的思維,要不得。主將不能癡迷于虛假的安全感,必須要深謀遠慮才行。
“大帥,您帶兵離開洛陽,關中那邊攻打洛陽怎么辦?”
李庭望不甘心反問道,然而安守忠卻是擺了擺手。
“澤州與懷州之間,有天井關。斥候來報,李懷光的潰兵直接退回澤州城了,天井關都無人駐守。
本帥先帶兵拿下天井關,再打到澤州,把控鶴軍給滅了。關中那幫人看到無利可圖,自然會放棄攻打洛陽的想法。
此為以戰止戰之策。
你認為關中偷襲洛陽的情況,不會發生。”
安守忠嘿嘿冷笑。
在他看來,李庭望這種屬于“書呆子”的思維。看到當前局面,就認為洛陽被圍攻,甚至被偷襲就是必然。
實際上,只要安守忠能消滅控鶴軍,那么關中就不可能出兵洛陽了。
因為沒有機會,出兵的風險太大。關中勢力龐雜,賭命的可能性太低了。
反倒是安守忠把李懷光的人頭掛在洛陽城頭,可以讓一場圍繞洛陽展開的攻防戰消弭于無形。
若是打蛇不死則會反受其害,從長遠看,無異于縱虎歸山。
如果現在不趁著控鶴軍沒有時間修整的機會,把這支軍隊消滅。那么等李懷光緩過勁來,配合關中那邊出兵,才是真要壞事。
天井關,是在澤州境內,之前一直是被控鶴軍控制的。
從距離上說,離澤州城不過咫尺之遙,地理上天然就是控鶴軍占優。換句話說,現在時間在李懷光這邊,越是拖,控鶴軍緩過勁來以后,未必沒有機會。
拖時間對誰更有利一目了然。目前的安穩,只是一時安穩,片刻喘息而已。
不得不說,安守忠的戰略思維,確實高了李庭望一籌。
眼見勸不住,李庭望無奈嘆息道:“那安大帥守洛陽城,末將帶兵攻澤州,這樣總可以吧?”
安守忠想了想,感覺李庭望所言確實有點道理。
他點點頭道:“那就這樣吧,明日你領兵一萬進軍天井關。先把關隘占住,然后看看有沒有機會再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