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白皚皚一片,非常荒涼,顯然不可能有人埋伏在此地。天井關與其說是個“關”,倒不如說是個寬度極為狹窄的“小鎮”,鎮子中間只有一條路,兩旁都是屋舍。南北兩頭是關城,東西兩邊是山脈。
城防不值一提,但地形的優勢無可匹敵。攻守雙方,在這里都無法展開兵力。
觀察了一番,李庭望有點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南北朝末年的時候,傳言高歡在此地遇險過,被叛軍包圍。此地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地形對于澤州與懷州兩個方向而來的軍隊,是一視同仁的。
并不是一處“單向”的關隘,這和潼關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潼關對于關東的防守強度,遠遠超過了關中方向。換言之,關東勢力守住潼關,并不能確保關中的軍隊無法攻破此處,但反方向卻可以。
天井關則是兩頭攻打都無甚區別。
李庭望看了半天,也沒察覺出來破綻在哪里,他只得下令麾下兵馬一千人駐扎在關城,在山下扎營五千人,剩下的回到懷州城駐扎。
李庭望也不想搞個“一字長蛇陣”,可是天井關就這么大,糧食運到山上需要費很大勁,又只有一口井可以打水,這也是天井關名字的由來。
這里無法屯扎太多兵馬。
山下的情況也是類似,只有沁水與丹水匯聚的懷州城,有大規模屯兵的空間,支撐得起長時間后勤。
李庭望留下副將守山腳下,自己則是回到懷州城,然后派人回去給安守忠報信,說懷州這邊一切正常。他打算派人去澤州偵查一下,試探李懷光的虛實再說。
正當李庭望屯扎懷州,等待安守忠消息的時候,汴州這邊,方重勇正面色肅然,與自己的幕僚們,在樞密院商議大事。
“大聰明,情況屬實么?你確認過了么?是你父親大欽茂的筆跡么?是他的隨從送來的么?”
方重勇看著大聰明詢問道。
剛剛登州那邊來的,有大欽茂的隨從帶來了一封信。大欽茂在信上說:渤海國國主大門藝,已經驟然離世,只是秘不發喪。
大欽茂是因為在渤海國皇宮中有內應,才千辛萬苦的將消息帶了出來。一接到消息,大欽茂就派人馬不停蹄將信送到汴州了。
那是真的馬不停蹄,而不是一種形容。冬天運河結冰無法行船,這位隨從為了趕路,活生生跑死了兩匹馬,褲腿內側都磨破了,才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汴州。
其中辛苦,當真是一言難盡。
“回官家,確實是父親的筆跡,也是父親的親隨。”
大聰明老老實實的答道。
在信中,大欽茂懇求方重勇發兵渤海國,扶持他回國榮登大寶!
大唐干預渤海國內政是有傳統的,當初大門藝可以繼位,就是方重勇的便宜老爹方有德奔襲上京龍泉府。如今,方重勇若是扶持大欽茂繼位,好像也說得過去,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子承父業”了。
這兩年來,大欽茂利用自己的關系網,幫汴州這邊低價搞了不少渤海國的良馬,用以裝備銀槍孝節軍。投桃要報李,人家殷勤伺候了幾年,不就是等的今日么?
只是時間稍微有點不湊巧。
“那看來不是有詐了。”
方重勇微微點頭,心中已經信了九成。
“諸位,你們以為如何?”
他環顧眾人詢問道。
很多事情,就是因為不好處理,所以才要將幕僚聚集起來商議。
一來是集思廣益,二來是找人分擔責任。
“大帥,去渤海國扶持大欽茂登基,必須得要精兵。事成之后,大欽茂可派兵從北面而來,與我們夾擊幽州、平盧等地。
所以說,此事是一定要去辦的。
只是,如今河北局勢詭譎,已經開啟戰端。汴州若是兵力空虛,只怕是不好應對接下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