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后,遠征渤海國的隊伍行進到曹州宛朐(山東菏澤城區以西20公里),這是一座大城,光是戶口在冊的就有三萬戶,縣城外圍又形成了一道沒有城墻的“外城”。由于在白溝邊上,漕運發達,因此城外渡口處非常熱鬧。
并未受到多少戰亂的影響,或者說這兩年迅速恢復了元氣。曹州曾經產“魯錦”,馳名大唐。
雖然織布工藝很一般,但用色大膽不拘一格,給人以鮮明豪放之感,受眾甚廣。方重勇安頓好兵馬后,帶著何昌期、崔乾佑等人在宛朐城外的商品閑逛,就看到了曾經一度消失的魯錦。
“這種布也有人買嗎”
護衛打扮的何昌期小聲嘀咕道。
其實他說的是廢話,因為就在此時此刻,賣魯錦的商鋪就人來人往的,顯然生意很好。
“天下稍稍安定下來,百姓們自己就可以找到出路。”
方重勇擺擺手隨口說道,壓根就懶得搭理何昌期。何老虎就喜歡那種華麗又細密紋的衣服,不稀罕粗紋路又單色調的那種。
其實各地的特產,都有其誕生的背景和需求。某人不喜歡只是因為他不在這里生活而已。
“大帥,我們帶兵去登州,汴州不要緊么如今河北可不算太平啊。”
身邊同樣是護衛打扮的崔乾佑,憂心忡忡的詢問道。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他其實是想坐鎮汴州的,不過看上去方重勇另有安排。
在崔乾佑看來,這次登州之行,很可能也只是跟大欽茂客套客套。真要出兵渤海國,那是不可能的,至少方重勇不會親自帶兵去。
他就是這么認為的,然而方重勇沒有任何明確表示。
眾人來到路邊的一間茶樓,里面很多人,正在聽一位說書先生說書。說書的內容,正好是“永王讓國,方清不受”。
說書興起的時間不長,劇情也不長,但是書的種類很多。
方重勇找了個雅間聽書,劇情已經進展到永王李璘登基稱帝,然而管理不好天下,以至于民怨沸騰。
李璘向方清提出禪讓,但被對方堅決推拒,最后只好將軍政大權交給方清,然后自己當個太平天子,什么事情也不管,整天就泡在女人堆里了。
“這說書的把那狗皇帝說得太好了。”
何昌期抱怨了一句,卻看到方重勇面露思索之色。
“大帥治理天下,成果有目共睹,如今已經是民心所向啊。”
崔乾佑不動聲色說道。
其實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或許茶樓里曾經也有方清是亂臣賊子的書,但很快說這種書的說書先生,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消失不見。
總之,懂的都懂。
“人人都想上進,此乃常情,不值一提。”
方重勇面色淡然擺手說道,就好像說書先生不是在說自己一樣。
什么河晏海清,什么萬民贊頌,隨便聽聽得了。世上走不完的路,便是當權者給百姓們設下的套路。
他仔細聽了一段,發現都是不動聲色給自己歌功頌德的,想來也絕非是“野生1450”。
嗯,等回汴州,得問問是不是嚴莊安排的。
方重勇心中暗想,臉上卻沒有任何情緒顯露出來。
“大帥,此番我們是真要出征渤海國么孤軍遠征,這壓力還是有點大啊。”
崔乾佑終于按捺不住,壓低聲音詢問道。何昌期也是點點頭,彼此間交換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