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只是他們兩個的猜測,事后也會授人以柄,搞不好還會掉腦袋!
這件事不好辦了。
“這樣吧,你帶五千兵馬,走軹關。馬某帶五千人留守蒲州。
看看李寶臣到底搞什么鬼。”
馬璘點點頭說道。
孫志直無奈,這種搞法兩頭不靠,無論如何都會吃癟,又是何苦呢
李寶臣擺明了是想血洗長安啊,要不然不可能把馬璘支出關中。
但他不是主將,說了也不算,只能長嘆一聲。
很快,孫志直便領兵五千,前往軹關。他打算等到軹關后,再視情況,決定要不要跟河陽三城的守軍換防。
而馬璘則是跟李寶臣寫了封信,水路送到洛陽,信中把他與孫志直商議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全都說了一遍。
總之就是:我已經派副將,帶了一部分兵馬過來,算是執行了軍令。但蒲州十分重要,不如等你派兵來蒲州后,我再出發。要不然蒲州丟失的責任,我馬某人擔當不起。
……
北中城城頭,李惟岳看著父親李寶臣給自己派來的一些殘兵弱兵,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內心充實著不滿。
請...您....收藏_6_9_書_吧(六//九//書//吧)
在李寶臣計劃中,此刻戰爭已經結束,關中朝廷也達到了既定目標:即收復洛陽與河陽三城,收拾安守忠,收拾李懷光和控鶴軍。
可以算是全勝收場。
如今這些戰略目標都已經達到,至于收拾鄴城的李歸仁,乃至跟汴州那邊掰掰手腕,那不是這一次出征可以辦到的。
戰爭準備都不夠,也無法長期維持出兵的狀態,浪戰必敗。
此事還要從長計議。
河陽三城,相對于洛陽而言更安全,而且更加狹小,更容易防守。
李寶臣將這次大戰后的傷兵,還有軍中羸弱者,都一股腦的塞到北中城,其實也是有意鍛煉一下嫡子李惟岳。
讓他可以找個機會收買人心。
說實話,李寶臣對這個嫡子有些失望。因為對方的能力與心智,明顯不如庶長子李惟誠,眼高手低辦事浮躁。
此番已然獲勝,接下來的,都是些打掃戰場的活計,收拾殘兵之類的善后事宜。李寶臣覺得可以放開手腳,讓嫡子好好熟悉一下軍務,鍛煉一下能力了。
繁瑣是繁瑣了點,不過沒有危險,最適合李惟岳這樣的人。
畢竟,這位嫡子將來是要繼承家業的,怎么能不學無術呢
可惜李惟岳理解不了父親的一片苦心,他只覺得李寶臣是在折騰自己。
“李將軍,大帥軍令,即刻起出兵懷州城,奪取懷州。”
正當李惟岳在城頭愣神的時候,一個傳令兵走上前來,將李寶臣的軍令遞給他。
理論上說,懷州城現在應該是“無主之地”,但也不能排除,有些李懷光或者安守忠的殘兵在此。
這些散兵游勇不成氣候,士氣已經被打崩了,軍心渙散。隨便什么成建制的軍隊都能收拾他們。
這是一個簡單任務,無論從什么角度看,都是真正的簡單任務。
歷代戰爭,通常數百士卒就能干這樣的事情,甚至有過十多個人接管城池的戰例。比如李寶臣本人,當初只帶十六騎,就接管了一座城池。
五千老弱殘兵接管一座城,綽綽有余。
在很多人看來,李寶臣為了培養嫡子,可謂是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