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渡因白馬山而聞名,渡口在山腳下。
車光倩屯兵滑臺,就在白馬渡西南不遠處。此地自戰國時期開始,便是扼守白馬渡的固有屯兵之地,沒有之一。
河對岸的史思明大軍,只能看到汴州軍在滑臺設立大營,看不出里面屯扎了多少人,也看不出是誰的部曲不知道是誰在指揮。
黎陽山又叫大伾山,名氣遠在白馬山之上。黎陽便是因黎陽山得名,與白馬渡類似。
兩山隔著黃河相望,一如兩軍對壘。
史思明將軍隊部署在黎陽山下,與汴州軍就隔著一條黃河,兩邊的氣氛都異常緊張壓抑。
出人意料的是,史思明并未著急過河,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一連三天,河對岸都沒有動靜。這讓方重勇麾下很多人都感覺不安。
戰爭,表面上看就是用兵,打敗敵人。但真正操作起來的時候,里面決定勝負的因素太多,只有初出茅廬之人,才會覺得輕松寫意。
那份千萬人生死壓在肩上的沉重,常常壓得軍中主將幾乎喘不過氣來。
車光倩派人回開封請示,下一步該如何行動。方重勇命他按兵不動,然后下令劉龍仙再攻衛州共城!
方重勇很清楚,史思明現在絕對不敢分兵。
就憑史思明平日里的為人,如果他現在分兵,那么分出去的部曲,很可能直接就反了。
比如說田乾真這樣的,他本身就被史思明猜忌了,后者讓他帶兵去共城擋住劉龍仙。田乾真不跑路,難道等將來被史思明清算么?
答案是明擺著的。
果不其然,史思明沒有分兵,共城也被劉龍仙順利攻下。史思明大軍西側,僅有衛縣一道屏障了,形勢變得對史思明不利起來。
一連過去十天,史思明很是沉得住氣。方重勇不派兵渡河,他也不渡河,雙方就這樣僵持住了。
詭異的戰局,讓雙方主將的心思,都變得難以揣度。如同暴雨前的沉悶,讓所有人都無法暢快的呼吸。
其實史思明遠沒有外人看起來那般鎮定。暴怒的他,若不是耿仁智阻攔,早就帶兵去把劉龍仙給砍死了!
這天,史思明得知劉龍仙又攻克黎陽西面的汲縣,氣得連砍三個優伶。接著他又頭痛病發作,疼得在地上打滾,很久之后才緩解過來。
“陛下,莫要中了方清的奸計啊。”
看到史思明仍然是余怒未消,耿仁智苦勸道。
“劉龍仙此獠,氣煞朕也!”
帥帳內,史思明坐在軟墊上哀嘆道。
劉龍仙就像是一個逗弄猛獸的獵人一樣,一會把棍子伸過來捅史思明一下,待史思明暴怒要反擊的時候,他又往回退一步。
“陛下,方清就是看準了這個,所以才讓劉龍仙騷擾我軍西側。
若是帶兵反擊,則是遂了方清之想,黎陽兵力必定空虛,到時候汴州軍便要打過黃河了。”
看到史思明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耿仁智松了口氣,繼續分析道:“現在就看誰沉不住氣,陛下萬萬不可分兵啊。”
不得不說,耿仁智把方重勇的想法說透了。
現在方重勇就是利用史思明對于劉龍仙的新仇舊恨,讓那位河陽三城防御使反復撩撥史思明。
只要史思明帶兵反擊劉龍仙,則必定失去黎陽渡的有利位置。到時候攻守易勢,仗要怎么打,可就不是史思明說了算了!
“那依你之計如何?”
史思明有些不耐煩的追問道。
其實道理他都懂,但就是忍不住啊!
“陛下,狹路相逢勇者勝。今夜便強渡黃河,與汴州軍決戰于白馬,以力破巧!”
耿仁智做了一個劈砍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