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后人的妥善安置,是方重勇做的一個“樣板工程”。
因為這年頭,連坐制度已經是深入人心。一人造反,全家人無論愿意不愿意,也得跟著一起造反。
換句話說,一旦事敗,一人死則全家死,太過于殘酷暴烈。
為了讓天下盡快安定下來,努力緩和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才是統治者應該采用的原則。
讓那些被紛亂牽扯到,但是本身并未深度參與的人,從旋渦中擺脫出來,有助于平定亂世。
在這方面,方重勇非常大度,該殺的人挫骨揚灰,該放過的絕不胡子眉毛一把抓。
史朝清入汴州,并在此落戶的事情,就像是頻率固定的聲波一樣,只有“特定”的人,可以讀懂其中的信息。其他的蕓蕓眾生,絲毫不關注此事。
平日里的衣食住行就讓他們忙得滿頭大汗了,哪里顧得上史朝清之流的人物。
這天,方重勇正在府衙書房跟劉晏等人商議加快疏通永濟渠的事情。
隋唐大運河北段,河況本身就不是很好。歷史上安史之亂后的中晚唐,這條河就已經處于時斷時續的要死不活狀態。
等到了五代十國,干脆直接停航了。永濟渠的不頂用,實際上是跟黃河生態被破壞有著密切聯系。
然而在方重勇看來,這條河是直通幽州的主干道,絕對不能廢掉。如果廢了,那么幽州將會徹底與中原脫離。
所以現在既然永濟渠的狀況還沒壞到那個程度,那么疏通河道,修繕河堤,加快沿河道的官倉建設,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官家,如今朝廷開銷太大,實在是有些頂不住,永濟渠的開發可否暫緩?”
劉晏輕聲問道,有些不好意思。
他自詡善于理財,而方重勇生活簡樸,用在自己身上的錢很少,官府的進項中的絕大部分,但都是用于建設,實在是不知道該從哪里省錢。
這和當年基哥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正因為如此,劉晏才感覺為難。
“朝廷免稅三年,這三年我們在河北,有著絕對的名望和權威,百姓們也樂于服徭役。如果錯過了這個窗口期,再想將百姓們組織起來就很難了。”
方重勇擺了擺手,并不同意劉晏的看法。目前通往幽州的路線,只有三條。
陸路,從鄴城這里向北,走官道到幽州,是一條曲折的路。缺點是距離遠,路況差,走得慢,還不安全。
唯一的優點,是至少還可以走。
水路,也就是走永濟渠從黎陽出發經過魏州、博州、滄州等地,直達幽州城下。
這條路優點極多,缺點就是運河是人工河道,隨著歲月流逝,如果不護理的話,很快就會淤塞。
還有一條路是海路,從膠東半島的登州出發,從海河的出海口登陸,馬車行一小段就到了幽州。
這條路的優點是速度快,甚至比永濟渠還快!
但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是受到海上季風的影響,這條航線,其實是隨著季節而變化的“單行道”。
比如季風從南面吹來,那么船只就只能從登州到幽州,速度快沿著海岸走也沒有多大風險,卻不能在抵達幽州后,直接去直接回。這種情況極大影響了航路以及商路。
現在看來,只要是船只吃水深度不超過永濟渠的極限,這條路就是通往幽州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