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院的刀筆小吏寫得生硬,你看看,還是顏真卿的文章寫得好,本帥看了都想投襄陽。”
李光弼將信遞給郝廷玉。
后者是個大老粗,看完之后,他面色古怪的看著李光弼,一臉疑惑問道:
“顏真卿是個傻子吧?
為了他的大義,我們就拋妻棄子,不管在汴州的家小,就為了他那個什么狗屁朝廷賣命?
然后落下一個千夫所指的罵名?
官家好歹是跟大帥沾親帶故的,顏真卿算老幾啊?
收買人投靠起碼得開個價吧,一個人給多少財帛,有沒有田產,先送一份見面禮過來意思意思呀。”
郝廷玉說話過于直白,讓李光弼都不知道該怎么評價才好。
應該說這位是話糙理不糙吧。
曉以大義有個屁用啊,大義能當飯吃么?
如今汴州朝廷有席卷天下之勢,一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姿態。合著坐等當開國功臣不舒服,非得去荊襄吃苦?
李光弼看了顏真卿的信,都覺得這個人可敬又可悲。
“顏真卿的事情先不提,朝廷這道軍令,倒是頗有些費周章。”
李光弼將樞密院的信放在桌案上,收起臉上的笑容,變得嚴肅起來了。
“大帥所言極是,官家親口跟我說的,伺機而動,以不敗為主,莫要輕敵冒進。”
郝廷玉解釋了一句。
李光弼搖搖頭,嘆了口氣道:“他的言外之意不是這樣,你不懂的,他是打老了仗的人。”
這話聽得郝廷玉莫名其妙。
看到對方似乎不明白,李光弼解釋道:“官家這是考驗李某的本事,也是給李某機會,將來登堂入室。”
很多事情,不用說那么明白。
方重勇的鐵桿嫡系都是一個圈子,彼此抱團。無論方重勇怎么偏心,也要考慮這些人的看法。
但是,有本事的人,可以獲得額外的重用。外人不會對此品頭論足。
換言之,大家都是佩服有真本事的人。
方重勇的意思其實已經表達得相當明白了:打贏這一戰,新朝建立以后,就有你李光弼的一席之地。要不然,你就只能作為外戚將領存在。
這次既是機會,也是考驗。如何把握,需要你自己考慮清楚。
要上進就會有犧牲,更會有無盡的風險。
如果李光弼只是守住了鄱陽,那證明他就是“中人之姿”,方重勇也不好替他爭取權力了。畢竟,將領的地位都是靠自己一刀一刀砍出來的。
當然了,萬一輸了,后果如何,李光弼都不敢去想,不需要去考慮這種可能性。
“明日你扮做鹽商,去豫章周邊販鹽,順便偵查一下。”
李光弼雙手抱臂,若有所思道:“本帥聽聞某些關于魯炅的不利傳聞,你去核實一下真偽。看看其中有沒有文章可以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