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從軍返回后便能授予進士,便擁有了當官的資格,這種好事,以前是從來都沒有的!
另外一方面,打仗那是要死人的!誰又能篤定,死的一定不是自己呢
好痛,卻又好快樂啊!
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在場眾人,各有想法,誰都沒有開口去說什么。
千人千面,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盡相同。
“劉仁卿,你父這次亦是要隨軍出征。戰陣兇險,官家開恩,你就不必一起去了,在汴州好好讀一年書吧,明年再說。
今年科舉便是以河西之戰為考題,從軍便是考試。”
蕭穎士面色淡然說道。
“別!蕭尚書!上陣父子兵,劉某沒有說不去啊,可千萬別留我在汴州!”
一說今年朝廷不舉辦貢院科考,而是讓考生以“從軍”的形式參加科舉,劉仁卿立馬急眼了!
最近一段時間,他了好多錢,才籠絡起一幫考生,還指望著這些同年,以后當官了,可以互相關照呢!
現在在場這些人,保不齊會有許多人從軍,他們得勝歸來后直接當官,更是可能性極大。
而劉仁卿一直打造的“人設”,卻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丘八之子棄武從文,為官府效力。這要是不去從軍,他在面前這些人眼中還能抬起頭來么
別人都看不起你了,這種人脈要著有啥用
“這可是你說的,本官沒有逼迫你呀。”
蕭穎士似笑非笑的說道。
“沒有沒有,是劉某自愿的,上陣父子兵嘛。”
劉仁卿訕笑道。
蕭穎士直接將刊印過無數份,即將張貼到每一州每一縣的公文遞給劉仁卿,然后轉身便走。
“劉同年,這……這能行么”
一個考生瞪大眼睛看著公文上的內容,有些難以置信的詢問道。
朝廷辦事一向四平八穩的,政策延續性很強。怎么這次說不舉辦科舉就不舉辦了呢
其實,倒也不是不辦。而是河西之戰便是考場,從軍便是參加考試,只要能活著回來就是中了進士!
如此那不得誕生一大批進士
不好說,因為有人怕死,有人覺得自己還年輕,根本不想冒險。戰場上刀劍無眼,死了就死了,沒有復活術。
更是有些聰明人回過味來了。難道膽子大,跟在軍中廝混,就能混一個進士
呵呵,想得太簡單了。
要想在戰場上存活,就必須要出死力氣!提起十二分的精神!
因為只有人人都出力,甚至是出大力,才能提高獲勝的概率。
所以這次的“考試”,不但是在賭學問,還是在賭命。含金量比過往的科舉高多了。
“這有什么不行的!劉某自幼在軍中長大,不過是披甲而已,吐蕃人又不是三頭六臂,怕他個鳥!”
劉仁卿拍著桌子叫囂道,顯然是不打算退縮了。
他父親在軍中,他在他父親帳下,難道還會沖鋒陷陣不成。
這一局,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