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是有道理的。可是戰場上,卻只有輸贏兩種結局。就算再有道理,如果打輸了,那么一切理由都被清零,變得不值一提。
反之,無論秉持什么歪理邪說,只要贏了,那就是正確的路線,是真理站在少數人這邊。
“今日就到這里,都散了吧,命將士們準備好,大軍隨時可能開拔。你們也都回去考慮一下,有什么想法,可以單獨稟告于我。”
方重勇宣布散會,現在已經過了子時,事態緊急熬夜是經常有的,只是沒必要把自己逼得山窮水盡。
他判斷達扎路恭也在等機會,輕易不會出手,所以倒也不必憂慮吐蕃軍這兩天就攻長安。
眾人散去后,方重勇一個人坐在空空蕩蕩的大堂內思索對策。這里原本是都亭驛的辦事衙門,本該有很多張辦公桌,很多小吏在此辦理與各地驛站相關的出行手續。
可是自長安陷落以來,伴隨著全國范圍內驛站的癱瘓,都亭驛也停止了運作,就連窗戶上都出現了蜘蛛網。
方重勇回想起當年的達扎路恭,暗暗揣摩對方的心思。
他覺得,達扎路恭應該一點都不著急。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由于吐蕃的地理環境決定的。吐蕃人自秋收后,便會日常性下高原進攻唐軍在隴右的據點。
俗稱:下高原過冬。
如今吐蕃人已經在春天下高原來了,那么至少今年冬天以前,他們都是不會撤兵的。現在不過是夏季,距離冬天起碼還有四五個月!
這一百多天的時間,足夠吐蕃人從容掠地了。
以方重勇對達扎路恭的了解,這一位不出手則已,出手必是殺招。
看來,還是車光倩的建議比較有可行性。不要進入吐蕃軍的預設戰場,而是要在沿涇水兩側山谷設立多道防線,層層阻擊,一點點消耗吐蕃軍的實力。
從汴州運糧到關中不容易,可是再怎么不容易,也比吐蕃人從蘭州運糧要容易多了!
這一戰不能著急,就好像是兩個掰手腕的人,一時間分不出勝負一樣。
有耐力的,則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
而這一戰,則是汴州軍收復河西的開始,攻守易勢的起點。
“這一次,你會不會給我驚喜呢我那位異父異母的好義兄!”
方重勇站起身,眼睛盯著那副關中以北的局部地理圖,喃喃自語道。
……
其實,正如方重勇所料想的那樣,達扎路恭并不著急。
他甚至將所有軍中將領請戰的提議全部壓下,力排眾議在連云堡外扎營,并以這個小城為核心,營建防線。
自從出征下高原,特別是來到地勢低矮的關中平原以來,吐蕃軍中就出現了大面積生病的情況,甚至連達扎路恭本人都出現了頭暈目眩,身體乏力等癥狀。
直到現在,都是稍稍緩解,沒有完全根除。
他不知道的是,長期在高原生活的人,一旦進入富氧環境,便會出現“醉氧”狀態,危急時甚至有性命之憂。
吐蕃人在高原上土生土長,其醉氧狀況不是幾天就可以消除的。這和長期在低海拔生活的人,去了高原適應了,再回到低海拔所產生的反應,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孤軍深入而非齊頭并進,作戰風險極大。達扎路恭腦子還是很清醒的,沒有急吼吼的攻長安。他要觀察一下關中的局勢,選擇在合適的時候出手。
更何況,他還在等一個關鍵的鑰匙!
“大論,金城公主之兄李承宏求見。”
納囊赤托杰走進帥帳,對達扎路恭行禮稟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