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坐在餐桌上的天龍人,那就只能成為菜單上的名字。這段時間,有不少天龍人家族,送女送到方重勇所居住的都亭驛門前,都被這位方官家嚴詞拒絕。那些鶯鶯燕燕姹紫嫣紅,看得張光晟一陣咋舌。
處理完關中的事情之后,方重勇便“簇擁”著天子李琦,帶著大軍班師回朝,并沒有著急帶兵出關中進軍河西。
此時已經是秋收的時節,然而在他們前往潼關的路上,卻看到關中各地村落凋敝,田地大面積荒蕪,百姓大量逃亡。
田里的雜草,長得比腰還高,卻看不到半株麥苗。
越是靠近東面,情況就越好,一直到他們抵達華陰的時候,周邊的農田才算恢復正常。
戰爭對于關中的影響極大,并不全是吐蕃人的鍋。
事實上,這些年關中就沒有完全平靜過,政局的混亂導致盜匪四起。再加上汴州運河經濟的崛起,也造成了人才的“虹吸效應”,大量關中百姓逃亡到潼關以東定居,進一步造成了關中農業的崩潰。
這天,回歸大軍屯扎華山腳下,方重勇帶著李琦等人前往西岳廟祭拜。
“朕年輕時,關中還是天府之國,沒想到短短二十年,竟然成了這副光景。”
西岳廟前,李琦忍不住感慨嘆息道。
作為道教圣地,這里一直不缺香火,似乎是歲月靜好。可是出了西岳廟,到四周看看,即便是沒有餓殍遍地,那也是衰敗落破。
但凡眼睛不瞎的,都明白關中已經不可能再承載帝都了。自幼在長安長大的李琦,當然也看得到其中差距。
方重勇給西岳大帝和華山兵神金天王的泥塑奉上祭品和香火之后,面色淡然說道:
“陛下,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長安已經不可再作為都城,但天子代天牧狩,無法推卻責任。
蕓蕓眾生,該吃飯的要吃飯,該休息的要休息。沒了都城長安,大家該過日子還是要過日子。”
他這番話已經說得很直白了,結合此前汴州朝廷對關中地區的一系列政令,方重勇要干的事情,說白了就是掀桌子,不按照過往的游戲規則玩了。
關中天龍人,將會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這些人曾經擁有的特權,也會隨著改革的進行,一點點的被剝離。
“官家,你說趕走吐蕃人,需要幾年時間”
李琦忽然想起這一茬來,有些猶疑的詢問道。當著“神明”的面,他覺得方重勇不會說謊。
“自大唐建國以來,吐蕃所處高原,氣候濕潤,丁口增長很快,這是吐蕃人的底氣所在。
就算微臣把吐蕃人趕走了,過兩年他們還是會回來的。以微臣之見,我們與吐蕃人的戰爭,或許會因為達扎路恭的失敗,而消停一時。
但他們遲早也會卷土重來,或許將來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我們都會與吐蕃人一直斗下去。”
方重勇輕嘆一聲說道。
前世吐蕃的衰落,非常突然,幾乎是呈現斷崖式的墜落。十年前吐蕃小貴族還可以配全身甲,十年后的盔甲就連前胸后背都要護不住了。
這在農奴制的吐蕃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決定這種事情的,顯然不會是政治因素,而是氣候的變化。
氣候的變化導致生產力的急劇下降,而生產力的下降則會激化矛盾,進而導致戰亂,進一步降低生產力。
徹底擊敗吐蕃,需要時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這樣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