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立刻回答:“好!”
“我需要一支聽令于我的軍隊,回去架空那個廢物,奪回曾屬于我的領地。”
腓特烈問她:“我能得到什么?”
外交政治的本質就是做生意,凱瑟琳想得到什么,就必須付出代價。
“你想要的一切!”凱瑟琳畫出了很大的餅,“木材、皮毛、礦產、糧食,還有人。”
“你想在那個把我抓來的女人的領地上挖礦,你的人不適應那里的氣候,我這邊的人沒問題。”
腓特烈對這些大餅不是很熱心,目前來說貿易就能得到,不必付出更多的代價。
韋森公國一直致力于增加資源的來源,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更需要的是銷售產品的市場。
凱瑟琳還不懂這些,但懂得腓特烈并未因此而心動,顯然開出的價碼還不夠。
“那耶爾加羅德公國和韋森公國簽訂和易北河公約類似的條約?”
凱瑟琳試探著開出一個條件。
腓特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我不建議你在這里招募軍人,我覺得你可以回到父母家,尋求幫助。”
“你可以在那里招募一支黑森林雇傭兵,他們的武器、戰術、紀律都是頂尖的。”
“這里的雇傭兵雖然強大,但都是異教徒,影響不好。”
凱瑟琳馬上答應下來。
她的老家就在易北河東邊,屬于腓特烈的勢力影響范圍之內,很多事情做起來方便。
腓特烈此時思考一件事。
上輩子玩《騎馬與砍殺》的時候有不少復國任務,現實中有不少大國支持下的政變,游戲里贏了沒多少好處,現實中的好處就大了。
幫德拉加塞斯光復君士坦布爾就是例子,韋森公國以君士坦布爾東面的加拉達區為跳板,開始在暗海沿岸有了些影響力。
耶爾加羅德公國在北海東端有港口,如果能在那里建立據點,甚至建立海軍基地,收益不會小。
農業社會的擴張主要獲得土地,以土地的產出為收益。
工業社會的擴張則是不斷尋找原材料來源和商品市場,以此獲取高額的利潤。
所以地主們沒有意識到腓特烈的商業入侵,覺得他不要土地就是好朋友。
同時腓特烈崛起的時間并不長,別人沒有工業,地主們還把出售原材料和采購成品當做理所當然的事情,還沒深刻認識到工業帶來的利潤。
所以他要抓緊時間,在別人反應過來之前盡可能多的占領市場。
而且工業化社會的政治結構和傳統農業封建社會不一樣,民眾會要求更多的權力,但權力蛋糕就那么大,民眾多一點,貴族就少一點。
腓特烈自己不在意,他的手下也沒幾個老牌大貴族,所以韋森公國內部的政治氛圍比較寬松。
但其他地方不一樣了,人為劃下的階級鴻溝使得兩邊的人地位懸殊,差距比人和史萊姆還大。
腓特烈在海上的時候,第一顆火星點燃了一個火藥桶。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