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森大公邀請你去府上?”
菲拉城代表團里一眾人等驚訝地看著盧多維科,好像第一次認識他一樣。
人們開始七嘴八舌問他各種問題。
“你是不是有什么生意瞞著我們?”
“你是不是去年去韋森公國時做什么壞事了?”
“難道你有個漂亮的姐姐或妹妹?”
……
盧多維科也納悶,自己和韋森大公根本沒有交集啊,他找自己干嘛?
正因為如此,他把會面時間安排在第二天下午茶時間,好好回憶一下,如果是壞事能有足夠的跑路時間。
“呃……”盧多維科突然想到一點,“我好像知道他為什么要邀請我了。”
所有人都看向他,如果真有大生意那就跟著大腿個點湯。
盧多維科答應那幫家伙一個個眼睛綠油油的,像是要吃人的狼,咽了咽口水,說道:“韋森大公是青桔女士的學生,我和青桔女士是多年的筆友,雖然沒有見過面,但經常在信里討論詩歌。”
撒丁王國的官員很多是法學和文學出身的,不少人有不錯的文學功底,平日里會看些文學作品。
他們知道盧多維科是個大詩人,沒想到他居然和另外一位有名的女詩人有聯系。
正如盧多維科所想的那樣,第二天來到腓特烈住處的時候,腓特烈真的是找他談文學的。
腓特烈很快就把話題引到戲劇上,盧多維科不禁吐槽起來。
盧多維科搖著頭說:“現在撒丁王國很流行悲劇,越是刺疼人心,讓人流的眼淚越多,那就是好劇。”
“這些悲劇布景華麗,場面宏大,演員的獨白冗長得讓人打瞌睡,歌詞都是枯燥的說教,讓人厭煩。”
“生活就已經這么苦悶了,為什么看戲的時候還要流眼淚呢,多點笑聲不好嗎?”
“再說了,要說教,戲劇也可以說教啊。”
“我去年隨菲拉城政府去了韋森堡城參加萬國博覽會,在那里病倒了,病好時已經開始下雪,整個冬天我每天都去劇院。”
“我一開始覺得滑稽劇只是逗人開心,直到有一幕我看第三遍的時候才發現劇里有說教的成分。”
腓特烈饒有興致地問:“是哪一幕?”
盧多維科說:“就是有個告示牌,上面寫著‘前方修橋此路不通’,很多人不信,找著借口繼續走,等他們發現前面橋不能走的時候灰溜溜的回來,相互埋怨,這時候發現告示牌后面寫著‘信了吧,傻瓜’。”
“我在菲拉城的市政府工作,以前沒少寫告示,不看告示的人很多。”
“我那天突然發現,這幕滑稽劇在用一種方式告訴觀眾,不看告示沒有好下場。”
腓特烈只是微笑,覺得他說得有點道理,不過這一幕來自于現實生活。
盧多維科繼續說:“其實喜劇也不是很好,內容千篇一律,要么是陰差陽錯的誤會,要么是偷情,這兩年流行走失的孩子長大后認親,最后在貴人的幫助下大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