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新建的工廠需要大量的工人,但農奴被約束在土地上,無法隨意變成工人。
腓特烈這十幾年來占領的新領地里,農奴都是靠他解放獲得自由民的身份。
前些年商路之戰的起因之一,就是弗蘭肯公國和累根斯聯盟的大量農奴逃跑到韋森公國成為自由民。
韋森堡城的著名工廠主霍夫曼,他以前全家是農奴,他的姐姐被老樺樹看上后贖買自由娶回家,他一開始是靠著額外繳稅和父母留在農莊才能暫時贖買了自己的自由。
腓特烈有先見之明,一開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美因茨公國和拜恩公國卻無法抄答案,因為韋森公國只有腓特烈一個大地主,而這兩個傳統的公國里有大量封臣,封君無法給他們的內政下令。
這是動搖封建統治根本的問題,兩人不敢在國內討論,于是借機跑到外國來商量。
現在腓特烈從北方回來了,正好把他抓過來一起商量。
腓特烈沉默了很久,這個問題他思考了很多年,沒想到居然是他們兩位提出。
“這個問題很危險。”腓特烈看著大海說,“萬一處理不好,會發生戰爭。”
美因茨大公皺著眉頭問:“這么嚴重?”
腓特烈點了點頭。
拜恩大公倒吸一口海風,以腓特烈在戰爭上表現出來的才華,沒人敢不相信他對戰爭的預測。
腓特烈整理了一下思路后說:“我有一套理論可以解釋這個問題,只是目前沒有發表。”
“這個理論有兩個核心概念,分別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他研究過這里的歷史,發現魔法主要用于戰爭上,前人即便用于生產,但因為性價比原因沒有形成質變而曇花一現,所以對生產力的發展作用并不大。
相對應的,超凡力量者被吸收到了地主階級中,武力與財富聯合起來。
所以他以歷史為背景,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什么,存在怎樣的關系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出來。
美因茨大公和拜恩大公此前沒有了解過這方面的知識,但在腓特烈說到眼下農奴的例子后豁然開朗。
“我有些理解了。”拜恩大公用自己熟悉的例子解釋腓特烈的理論,“就像是戰爭技藝的發展促使軍隊結構發生變化。”
“以前沒有多人協力施法的年代,魔法師只能單獨施法。”
“那時大量魔法師施法攻擊范圍較小,距離也不遠,戰前會先進行魔法戰,因此法師隊伍放在隊列最前方。”
“后來發展出了多人協力施法,可以集合整個法師連隊的力量,威力與距離變得更大了。”
“這時魔法師在戰場上的任務由原有的純進攻變成了同時兼顧進攻與防御,在軍陣中的位置也開始靠后,避免暴露在敵人直接攻擊的位置上。”
“現在你發明的新武器得到大量使用,原有站立的軍陣也隨之變成了臥倒在地上減少受到攻擊的散兵,魔法師的作用也逐漸變成使用魔法武器。”
“如果軍陣跟不上發展,以古老的軍陣面對新的戰術,那將會面臨一場屠殺。”
腓特烈點了點頭說:“是這么個意思。”
“所以社會結構和軍陣一樣,必須改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