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之間有一個共識,看一個商人有沒有前途,最重要的指標是看他是否關心韋森堡城的消息。
有人形容,一只韋森堡城的蝴蝶扇動翅膀,就要當成一場龍卷風來對待。
1037年的春末,韋森堡城刮起了一陣金融上的微風,立即引得無數商人、學者、統治者高度重視,一時間電報局的業務量暴漲。
這年頭,儲蓄沒有利息甚至收保管費還存在,但債券不同于儲蓄,利率有高有低,而利率為零且無附加條件的債券還是第一次看到。
如果這種零利率債券是別人弄出來的,大家只是當他喝多了。
但這債券是韋森大公搞出來的,人們一致認為其中必有深意。
加齊烤肉店總店里,橄欖正和很多商人一樣在認真學習如何鑒別真假“韋森券”。
韋森券的面額單位選擇了古老的帝國使用過的“金盾”和“芬”,1金盾的固定匯率為0.175克黃金,按黃金計算,現在20金盾兌換1枚弗羅林金幣,1金盾兌換1枚克羅伊茨銀幣。
輔幣為“芬”,1金盾固定兌換100芬,目前市場上1芬等于一個銅板。
目前投放市場的有1、2、5、10、20、100、200金盾和?、?、1、2、5、10、50芬共14種面額的韋森券,金盾和芬按面額由低到高分別以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印刷,大小也有區別,容易區分。
韋森券正面都是腓特烈的大頭照,金盾背面分別是熱氣球、打吊針的人、飛翔的郁金香號、火車、拖拉機、面包車和軸承的圖案,芬的背面則是牲畜、農作物和蒸汽面包等圖案。
第一批韋森券通過韋森公國政府縣處級及以上官員和腓特烈控股大型工廠商會銀行管理人員的工資,以及內部大宗物資采購等渠道花出去,很快就在市場上流通起來。
流通后的十天里,有接近七成的韋森券回流到韋森銀行,銀行全部當場足額兌換成貴金屬貨幣,還有約兩成流入各商戶手中,商戶用來繳納稅費,有關部門照收無誤。
報紙和廣播進行了廣泛又謹慎的宣傳,只是告訴大家有這么一回事。
時間很快過去,夏天到來。
韋森券漸漸被市場所接受,開始有人主動到銀行兌換。
此時,腓特烈被一個消息驚得差點吐血。
“"韋大頭"是什么鬼!”腓特烈從沙發上跳起來,“是不是你搞的鬼?!”
普賽克無辜地說:“與我無關,你要相信人民群眾的智慧。”
腓特烈坐下后拍著大腿說:“不吉利啊!”
以往的金屬貨幣不是沒頭像,但面積肯定比紙幣小很多,哪怕是?芬的韋森券,上面腓特烈的臉也比硬幣大。
于是乎,民間就把韋森券簡稱為“韋大頭”。
普賽克笑著說:“你的腎應該不錯,不會得尿毒癥。”
腓特烈擺了擺手,不再提這一茬,岔開話題說:“波希米亞那邊的事情安排好了,這兩天就能發動。”
“這次我和瑪利亞去一趟,好進行下一步。”
普賽克有些擔心地說:“波希米亞地區已經被打爛,雖然白紙一張好作畫,但你需要投入的資源也多,回本周期長。”
“這時候你發行紙幣,如果控制不好,到時候就五十萬韋大頭買一片面包。”
韋森公國賺錢多,但花錢的地方也多,她有點擔心腓特烈管不住手。
腓特烈沉默了一下說:“我認為自己還能管得著,但別人能不能管住就不知道了。”
普賽克眉頭一挑,問道:“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