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船過大江,一早醒來朱瞻墡便看向了窗外的風景,兩岸的陸地正在消失,他們馬上要入海了。
因為在船上并沒有人喊他,又是睡到日上三竿的一天。
“殿下您醒了。”楚兒伺候朱瞻墡船上了衣服,穿的都是普通的衣服,粗布棉衣,御寒還是可以的,就是難看的了些。
走上甲板往前望去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了,今日天氣也好,遙遙望去心情舒暢。
“殿下,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海。”楚兒昨日暈船今天情況好多了。
走向了船頭視野好的地方,當然風也很大。
“殿下,馬上入海了,風大,您先回船艙休息吧。”
“距離倭寇所在的地方還有多遠距離?”
鄭和指著地圖說:“如果不碰到風浪,不用一日時間,只是搜尋島嶼估計得耗些時日。”
朱瞻墡看著幾艘戰船,如果不是為了等后面的戰船就三艘蒸汽船的話耗時還會短一點,但是第一次作戰不敢讓蒸汽船冒險孤軍深入。
“鄭和大人,你遠赴西洋,碰到的國家海戰如何?”
“西洋一路上的國家,他們的船只,他們的武器都很差,面對大明的戰船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有來犯者幾乎全殲,這些國家有些對咱們進行朝貢,但是他們的土地上經常有叛亂發生,一旦上岸我軍不熟悉當地的地形,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每次下西洋帶的人多,但是也怕人數損失,一旦到陸地上打仗,損失就很大,所以很多時間鄭和會盡可能的避免登岸戰斗。
好在絕大多數的沿岸國家都還算是老實的,面對大明也少有敢挑釁的行為。
“鄭和大人,下西洋沿途有哪些國家?”
鄭和拿出了一份更加詳細的海事地圖,上面有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
“殿下,我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先到了占城(今越南占城),走了一小段彎路路去暹羅(泰國),而后到了三佛齊舊港(今印尼巨港)。”
說到舊港的時候,鄭和展開了說:“我招諭當地海盜陳祖義,陳祖義詐降,圖謀襲擊船隊。我率軍擊敗了他,殺敵五千余人,燒毀敵船十艘,俘獲敵船七艘,生擒陳祖義等三人,而后任命了新的舊港之主,現在舊港仍然由其國統治,對我國朝貢。”
“但是我軍也損失了一千余人,破損船只7艘,后來過了柯枝和古里(印度)就只能返程。”
聽著鄭和將下西洋的事情,幾人都聽著津津有味。
“第二次下西洋,路線差不多,我們在古里冊封了古里王,將來訪大明的使臣全部送還,還有陛下賞賜給他們的禮物,為了表示大明的強大,這些誠服于我朝的國家使臣都帶了不菲的禮物回去。”
“第三次前面的路線一樣,在錫蘭(斯里蘭卡)聽聞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戰斗我們避開了錫蘭,到了古里而后走訪打探,確認了路線往更西方去。”
鄭和指了指地圖上那表示這阿拉伯半島波斯灣的地方:“這里是我那次去的最遠的地方,忽魯謨斯(伊朗霍爾木茲灣)。”
“當我們返程的時候遇到了錫蘭山國國王亞烈苦奈兒誘騙我到國中,發兵五萬圍攻船隊,我趁敵軍傾巢而出,國中空虛,帶領隨從二千官兵,趁夜突襲亞烈苦奈兒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亞烈苦奈兒并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