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殿下。”
朱瞻墡自己并未碰過履帶,最接近履帶的就是呆在路邊看挖掘機的時候了,但是那時候光顧著看挖掘機的斗翻動和長臂揮擺之時的浪漫了,沒怎么注意過履帶。
履帶在工程車輛和農用車輛上都用應用,它在非平路上的通過性遠勝過輪胎,就是速度較慢,不過那是和現代車輛比,這年代只要能比的上步兵行軍速度就能先將就用著。
安排了蒸汽戰車的研發,朱瞻墡又馬不停蹄的去處理接下來的糧草物資事宜,朱高煦即將出征,他們兩的意見一樣,先打察合臺汗國北邊的城市。
“為什么呢?”
因為察合臺汗國北接蒙古,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朱棣那邊也北伐了,他們這邊西征,要盡快切斷察合臺汗國和瓦剌的連接點,不然兩者一旦聯合麻煩又增加了。
他們現在有兩條路線一直在爭論不休,一條是大家比較認可的,過吐魯番,到委魯母(今烏魯木齊),另外一條是繞路從北方過庭州到委魯母。
兩條路線的終點都是委魯母,因為委魯母是周圍最重要的交通中心,也是察合臺汗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只要打下了委魯母就會讓察合臺汗國失去對于本國東部的控制中心。
第一條路線大家比較認可,因為好走,察合臺汗國很多地方道路不同行走困難,甚至沒有本地向導帶路容易迷路,但是很顯然察合臺汗國在這一路上防御也一定會增加,預計會遭到最大的抵抗。
另外一個路線難走,但是一旦打到庭州,便可比鄰委魯母。
庭州地處天山東段,主要打下來,作為我軍休整之地,委魯母近在遲尺,進可攻退可守,以明軍的裝備路線打通補給跟上,打下委魯母就只是時間問題。
最終朱高煦的決定是,兵分兩步,一路攻打吐魯番,以輕騎滋擾,促使敵方增援吐魯番,再以一隊人馬繞路攻打庭州。
按照目前的消息察合臺汗國還沒與帖木兒帝國停戰,他們能派出的增援必然有限,最后只要形成庭州與吐魯番雙線作戰的情況,委魯母唾手可得。
我方兵力裝備都優先于地方的情況下,朱高煦唯一擔心的就是地勢。
現在朱高煦已經整兵帶隊前往哈密,攻打吐魯番的隊伍,以明軍和關西七衛的隊伍混編,至于繞路攻打庭州的隊伍全部都是明軍士兵,這件事情也沒和關西七衛的人說。
漢王爺帶兵五萬出了嘉峪關,此次沒帶很多大型的攻城火炮,地域過遠,運輸不便,而且這邊主要是拖住拉長戰線。
這種打哈密衛一樣一天就打下來的事情朱高煦心里有數的很,兵強馬壯,炮粗管長,外加運氣確實好,哈密衛的內部意見不一,不然怎么可能一天就打進城來,主要還是對手投降的快。
察合臺汗國就沒那么容易了,他們已經做好了和大明開戰的準備,所以說沒辦法的情況下被動做好了準備。
大明的和談要求他們不可能簽訂,轉讓大半的國土,這怎么可能,而自身與帖木兒帝國的戰爭也拖著,只能被動應戰大明。
他們現在就是抱著一線希望,大明的軍隊打不下他們的城池,或者大明被瓦剌韃靼拖住,對他們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