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靈感消耗的速度比在清夢要快很多。”
范寧不敢耽誤時間,他輕飄飄地從禮臺上跳了下去,穿過一排排長條的紅木椅,走向遠處的教堂大門。
門的材質是整塊的大理石,巨大螺旋狀的凹槽鑿刻其上,由里向外一共繞了很多圈。
“嗯中間有一塊浮雕。”
他看向了螺旋中央的處,正是那四段起伏交匯的折線符號。
范寧習慣性地做了一個驗夢的動作伸手嘗試能否穿過物體。
掌心貼在大理石浮雕,和真實的物體一樣,觸感冰涼而通透。
他覺得有靈感被攝入了進去。
仔細分辨靈感的來源,準確地來說有一、二、三、四四個部分。
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肖邦的幻想即興曲和第二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柴可夫斯基的船歌。
異變突起,自己眼前的淡金色光幕爆發出強烈的光芒,變成近乎白熾的顏色
395100的數字,如開閘放水般降低。
300100、200100、100100
在數字回到0100的那一刻,整個字幕的光芒最后閃了一下,然后徹底消失了。
而范寧手上的浮雕處,開始溢出金色的流光,像“充能”一般,沿著螺旋狀的凹槽從里向外填充,約接近第一小圈的一半時停止。
所以這個教堂就是那條神秘短信和字幕,最終指引自己到達的地方
對于記憶中音樂的重現進度,以后就轉移到這里了
如果自己未來把整個螺旋紋路全部填滿,會發生什么
不等范寧細想,他突然覺得手上的冰冷觸感消失了,而整個大理石門如同水波紋一樣蕩漾起來,逐漸模糊。
范寧心中一動,跨步向前。
這回,他沒有感到任何阻礙,徑直穿了過去,來到了教堂門外
此處空間似乎沒有重力,他漂浮了起來。
在更深沉的睡眠中,他的意識比清夢朦朧得多,勉強可以維持半清醒的狀態。
這是這是
夜色之中,眼前陡峭的環山覆蓋著奇異的植物,巨大的瀑布如閃電般從山巔劈下,將山體一分為二,然后裂分成無數的支流,在地勢稍緩的山腳處蜿蜒如小溪。
更遠處是澄澈的輝塔,下沿被環山遮擋,上端高聳入天。
范寧的位置是環山山腳的河流之中,雖然漂浮,但下身仍舊浸沒在冰涼的河水里。
但他無暇顧及。
因為此刻,他正凝視著輝塔穹頂之上的那個存在。
千萬重光與暗的帷幕背后,輝光折射出的某道不完全的側影,映照著他的靈。
范寧覺得自己難以呼吸。
這種窒息感與崇高感,就像要壓倒人的陡峭的懸崖、密布在天空中迸射出迅雷疾電的黑云、帶著毀滅威力的火山,勢要掃空一切的狂風、驚濤駭浪中的汪洋大海以及從巨大河流投下來的懸瀑之景注1
這道“初識之光”似聲又非聲,似景又非景,甚至不似以語言為載體的信息。
它超越了五官所能感知的范疇。
如果非要形容
這道“初識之光”是類似于教堂管風琴般的音響齊鳴,是一個渺小之人在巨大天體的運轉間被碰撞和碾壓,是眼花繚亂的光,是極端狂喜、迷離、眩暈的情緒,是頓悟般的流淚與超脫
在這樣的狀態下,范寧腦海中似乎被植入了某段隱知或密傳
「“燭”是希望,
是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