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上對它的需要很急切,而且,自己手上的移涌物質,價格相當于兩套自己的公寓。
任何秘儀的前置步驟,就是確認見證者。
它和移涌路標的原理類似,既可以是模糊指代的相位符號,也可以是精確指代的見證之主符號。
就如筆跡各有不同,每個符號每個人刻畫出來的形態也不可能完全重疊一致,但必須要保持靈性的高度集中,達成其必要的神秘學特征要求。
范寧用羽毛筆蘸了墨水,小心翼翼地在羊皮紙上畫出了“不墜之火”的見證符中間的圓加上周邊火焰狀的放射線條。
這一點的重要性是致命的,比如“不墜之火”,如果秘儀執行者別的不變,但把圓形畫成了橢圓或月亮形,這就保不準指向什么別的奇怪祈求對象。
確認見證者后也就可以初步確定靈數了,它以作為象征物的蠟燭計數,可以計“根”,有些特殊的情況也可用燭臺計“組”。
范寧此次為祈求對象選擇的靈數是10,這在有些古代學者口中叫做“王國”,暗示贊美“不墜之火”璀璨的智慧熾熱耀眼,充滿活力和力量。象征自我的蠟燭則按常規取1。
據說靈數的選擇和見證者之間的對應關系不是完全死板的,因為每個靈數的解釋含義非常廣且存在概念上的交叉,某些復雜的秘儀,往往還要考慮到自己的靈性狀態和愿景。
蠟燭一根根被點燃后,范寧進入了秘儀實質性的步驟構造祭壇。
由于此環境已經非常的圣潔寧靜,所以可以直接開始填充相位。
依照不同的秘儀要求,填充物既可以是非凡物品、執行助手、回響、禮器,也可以是象征特質相對明確的尋常物品比如象征“燼”的鈴鐺或銳器、象征“荒”的清水、象征“繭”的泥土或貝殼等。
一般來說,秘儀只會要求祭壇內相位的強度,而并非具體填充物。
比如這個制作“烈陽導引”的秘儀,需要大概47階的“燭”,以及少量的“鑰”和“衍”。
范寧自身的靈性正帶著“燭”的“沐光回響”殘留,他將刻有見證符的羊皮紙鋪于祭壇基底后,依次再放置提燈作為“燭”、粗鹽碟作為“鑰”、用深色物料包裹的硬幣作為“衍”,如此就滿足了要求。
取出受到“不墜之火”青睞,象征激情和繁榮的黃玉和紅紋石,堆在三處作為錨點,再用粗鹽構成圓,將祭壇封閉,這一刻,范寧的靈覺看到了祭壇內有異質色彩升騰而起。
拿出小香水瓶,準備釋放瓊配置的無色秘氛。
以上兩步需要長年累月的草藥與礦物學積累,以及實操經驗,瓊幫自己篩選和煉制,省掉了大麻煩。
“嘶”秘氛在蠟燭上蒸發出充滿活力,如同太陽般的味道。
「要作證,你們要作證,
證明我對你們的父所拜請之事,那是刻在輝光花園之事,是刻在戰栗王座之事。」
淡淡白煙中,范寧開始用古雅努斯語誦念起神圣驕陽教會隱藏于移涌中的秘密教義,這個語言他在翻譯“幻人”文獻時有初印象,而對于該禱文的發音記憶則來自于移涌中的隱知。
「那時你在我面前訴說圣潔與榮耀,
說祂是界源之主、啟明之主、激情火焰之神、璀璨驕陽之神,
說誰人不贊頌君王,誰人不沉迷君王,誰人不膜拜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