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侖,你的問題和找感覺沒什么關系,也和情緒不到位沒什么關系。”
“啊”不光卡普侖錯愕,旁觀的希蘭也覺疑惑。
“我先問你,你認為一場好的指揮,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
“動作瀟灑,飄逸激情,充分調動樂手和聽眾情緒”卡普侖試探答道。
“錯。”范寧搖頭。
“指揮的第一核心,在于精確,或者就是揮拍的精確。”
“有人會說,這不就是說指揮只是打拍子的嗎如果音樂通篇只知道按拍子走下去,不溫不火,毫無起伏,這也能叫一場好的指揮”
“這自然不是,這不是精確,這叫機械。”
“所謂精確是指你對二十多個聲部的進入時機和收束時機是精確的,你對音樂的彈性速度把握是精確的,你對每個片段的力度變化指示是精確的,你對音色和色彩的層次控制是精確的,你對表情術語所傳達出的情緒解讀是精確的”
“指揮的確就是個打拍子的活,但這些都屬于打拍子的范疇,你用指揮棒外加肢體或表情提示,把拍子打好了演繹自然就優質了。”
“也有例外,比如本格主義早期或中古時期的作品,作曲家在音符之外的提示相對較少,這需要指揮憑借音樂素養,更多地去挖掘時期和風格的處理潛規則。”
“再比如我的老師安東教授,他的作品也是提示太少,需要極高天賦的指揮和樂團才能完成他腦海中的真正意圖,這客觀上導致了他首演的失敗和當前的遇冷。”
“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的管弦樂作品,只要你帶領樂團作出了所有作曲家標記的明規則,再把握住了對應時期和風格的潛規則,你就完成了一場青年藝術家級別的演繹,在此基礎上如果再能恰到好處地融入個人風格,那就是著名藝術家或偉大藝術家級別了。”
“而我,也是汲取了安東老師的教訓,在自己的作品中標注了極其詳盡的指示,如果你打的拍子能精確作出之前第一交響曲、或未來第二交響曲上的所有東西,你的演繹就能和我一樣權威。”
“那我怎么樣才能精確揮拍呢”卡普侖聽到這忍不住問道,“所以還是基本功的問題,我那六種揮拍模式練得不夠熟對吧”
“不。”范寧搖頭,“你練得正確又扎實,這讓你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指揮助理。實話說,我都不知道你到底重復了多少次分解動作,又研究了多少總譜,每種揮法的軌跡和落點你都形成肌肉記憶了”
“那我”卡普侖瞪大眼睛。
“阻礙你進階的最大問題,在于你不知道為什么要有那些動作。”
“換言之,你不知道那些所謂點狀揮法、線狀揮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將動作那么分解,又為什么改變了某種擊拍線回彈線,就能改變樂隊的速度和力度”
“好了,15分鐘的時間,讓你知悉了指揮的核心問題,接下來開始正式教學。你先忘掉什么情緒,什么感覺,也暫時把你之前學的那些基本動作丟一邊,等你把精確揮拍融會貫通了,自然會在此基礎上,憑借自己的藝術理解踏上追尋個人風格的道路。”
范寧說到這淡然一笑,舉起一支稍長的鉛筆充當指揮棒。
“那么現在我從頭開始,告訴你揮拍這一物理過程的背后運動原理,它們是各種指揮技術和指揮動作的本源,我會給你一步步還原過程,演示那些所謂揮拍方式是怎么被設計出來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