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中的他們,輕易地作出了很多讓自己聽得心花怒放的音響效果。
這些靈感光芒閃爍的處理,在平時自己也能作出,但頻率很少,需要極好的狀態,甚至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每一次都能讓自己演奏結束后沾沾自喜,且回味無窮。
可現在,幾乎每隔十多個小節,就能出現一次怦然心動地瞬間,或是一組晶瑩剔透的音色,或是一片急速炫目的華彩,或是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謠,也有可能僅是一次艱深片段的完美音準,一處妙到毫顛的聲響平衡
而在最后的合奏測試時,他們發現范寧的每一個指示,都能牽動自己的靈感對其心領神會,自己在合奏場合對于同伴樂手和指揮意圖的敏感度,從未有今晚這般高漲。
所有人都覺得,不管自己的基準線如何,今晚的面試絕對是自己的超常發揮,如果達不到錄取要求,就算有遺憾,也沒什么好自責的了。
難怪范寧指揮說走到這一步的人不會空手而歸
種種感覺實在是太讓人為之沉醉了如果能夠經常在這樣的狀態下練習,自己的靈感、技藝、以及對藝術本質的理解將會突飛猛進地增長
面試結果一批批宣布。
今晚3批60人次,最后范寧決定錄取了22名,其中有18名都是各大音院的畢業生,再其中有14名是參與過第一交響曲首演的圣萊尼亞音院畢業生,包括豎琴手伊妮德,還包括室友圓號手加爾文,對,這個家伙干了三個月不到的助教,也準備跑路了。
后面批次的錄取結果,范寧也會差不多按這幾個比例關系執行。
為了保證正式團員的質量,又要盡可能擴大挖掘面,大約三進一的比例是比較合理的。
而在范寧的設想中,本就希望舊日交響樂團大部分團員,都是各大音院剛畢業的科班學生,追隨過自己首演的同學知根知底,更是個巨大加分項。
他們專業素養扎實,但又尚未形成個人風格,就如同一張質地優良的白紙。
自己的音樂風格獨一無二,所以必須要同樣調教出一支風格獨一無二的樂團。
這種組團策略當然也有缺點,那就是經驗豐富的中年演奏家偏少,樂團的舞臺表現會比較稚嫩,起始曲目量也相對薄弱。
但范寧有三大殺器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些缺點啟明教堂的聯夢訓練、幾位關鍵聲部的天才首席、以及重要演出場合的“舊日”效果加成。
“晚安,范寧指揮。”
“感恩您今晚的教導。”
“范寧指揮,我由衷希望在未來還有機會能得到您的垂青。”
樂手們有的帶著激動和期待和范寧道別,有的則帶著巨大收獲又悵然若失的復雜心情墜出夢境。
“感謝大家對于舊日交響樂團的厚愛,諸位的藝術簡歷將被納入樂團的人才庫中,我會持續關注著大家的藝術生涯,在有合適的崗位或演出合作機會時,向大家第一時間發出邀請函。”
經歷過前世校招季毒打的范寧,面帶優雅笑容,場面話說得一套又一套。
范寧先生這樣真的好暖,真的好想永遠都跟定他。擔任副考官的羅伊感覺自己聽得都快掉眼淚了。
第3批樂手墜出夢境,幾位同伴們的身影也一道道散去。
最后只剩范寧一人在空曠的教堂內負手而立。
他閉上雙眼,凝然站立,似乎在仔細感受著什么。
那天自己推動“印象主義”的藝術史進程,又明確了“自我和時代風格”的關系,然后靈性上出現了某種微妙的破碎感,還覺得世界意志中似乎被撕裂開了什么通道。
當時他懷疑是不是自己找到了某把密鑰,從那天開始,他入夢過三晚,一次在移涌盆地區,兩次在啟明教堂,可是都沒找到什么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