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第1天,特納藝術廳aaa舊日交響樂團開幕季音樂會正式開票了。
對于這起文化盛事,即使是剛入行一天的實習記者,也不愁在寫新聞稿時肚子沒貨。
因為與它相關的亮點實在過于密集,過于為樂迷所津津樂道。
也太容易在報導事實的基礎上,拋出一些能引發熱烈輿論的話題了。
舊日交響樂團作為新注冊樂團,在10月初中央文化部門公布的三季度樂團排名中,直接就處于三流樂團之首的起始位,這是否說明帝國對它的未來進步速度抱有過高的期望
其音樂總監卡洛恩范寧為一支三線樂團開出了4倍于行業、6倍于底線的頂級十大樂團薪水標準,這究竟是尊重人才,還是盲目自信這位天才音樂家的藝術管理才能是不是真的如傳聞一樣與他的藝術天賦齊平在現實的市場考驗面前,樂團的經營到底能撐住幾個月
范寧先生宣稱將對作曲學體系進行革新,截止10月底已完成和聲學導論對位法導論的授課,他是否會在所設想的四大細分課程導論全部結束后,推出完整的著作教材這真的會改變提歐萊恩的藝術理論和音樂教育格局嗎
別的事件是需“挖掘”亮點,而到了這里需要糾結的是,到底最亮的是什么,到底該如何放棄其他亮點而突出它們,畢竟新聞報導不是寫論文。
在這些極具爭議性和噱頭的動向的狂轟濫炸下,什么“第二張唱片轉型鋼琴獨奏,首訂直逼8115份,遠超5000慣例標準,直接斬獲四星帶花評級”這種消息,都只配在新聞金字塔結構的最底端,用“此外據了解”來引出一小段了。
各類報道從各類媒介流出,如雪花紙片般鋪天蓋地灑落。
但少數極富經驗的主流媒體,以及嗅覺敏銳的圈內人士,終于在其中找出了一個噱頭最大,輿情最猛的亮點,并開始了添油加醋、奪人眼球的報道。
這一系列音樂會,竟然沒有演出人員和曲目單
對,你沒聽錯,票都開始賣了,錢都開始收了,居然他媽的連臺上是哪些藝術家,演什么曲子都不知道
這何止是噱頭大啊,這根本沒有一位從業者能看懂是什么情況啊
什么都不知道,聽眾們覺得自己面前只有一句話“我,有演出,打錢。”
很多人以為他們是不是在玩什么捉迷藏游戲。
這位范寧指揮,上次不是錄了個電臺“預告片”么,這天才般的創意的確巧妙,現在效仿者都有一堆。
于是很多人都在關注近日各大頻道的電臺節目,可豎起耳朵什么也沒聽見。
不是捉迷藏,是真不知道他們準備演什么。
來自特納藝術廳官方的宣傳折頁上,只賣票不說事此次雙月開幕季從11月28號周五一直演到12月17號周三,隔天演出,一共十場,票價有兩類,302015105鎊,以及362418126鎊,曲目仍在做最后優化調整,將于近期揭曉,盡請期待。
直接沖破了十大交響樂團標準,恐怕全世界賣得這么貴的,一年也沒幾場。
這個價格顯然是有點過分了。
但接下來,大家注意到了折頁上的兩個提示
1造成兩類票價區別的原因在于,偉大的、輝煌的、享譽國際的、讓無數樂迷為之瘋狂的傳奇鋼琴家“李”,將在近14年后回到闊別已久的舞臺,分別在第1510場音樂會上與聽眾見面。
2開票前一周,所購買的門票被稱為“早鳥推薦票”,13天一律6折,47天一律8折。
不僅驚訝,而且突然好像就比較可以接受了
作為一場邀請到傳奇鋼琴家“李”復出的音樂會,我加價20,很合理吧
范寧和“李”合作,36鎊尊客票打完折20磅出頭就能聽到
就算另外七場沒有“李”上場的音樂會,30鎊尊客票打6折,這不就是范寧指揮夏季藝術節音樂會的定價嗎要知道那時范寧指揮的名氣還未像現在這般大,帶的團還是學生團,獨奏家希蘭小姐的水平之前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