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樣的安排讓我們更加從容。”
如今的特納藝術廳俯瞰圖從原先的“”變成了更大的“b”,原有的美術館位置僅僅在后者的左下部分。
在豐盈而柔和的花草香氛中,眾位紳士踩著地毯一路穿行,期間路過檢票大廳上方的二樓廊道時,肯特伯爵往下看了一眼,那里有里外三層的賓客正在欣賞一臺漆黑錚亮的加長版豪華轎車,他笑得眼睛都瞇了起來。
六點接受入場檢票,是提歐萊恩音樂廳和劇院的慣例,一般來說,人流的高峰在七點到七點半。
這次不同,演出推遲了一小時,反而大家還到得更早更集中了,因為今日六點還是范寧定下的雙月美展開館時間。
樂迷們紛紛選擇從檢票大廳繞行至美術館,音樂會門票可代替10先令的美術館通行門票,而且這座藝術場館各處也有太多值得駐足欣賞的東西。
美術館入口的上方,懸著范寧親自擬定標題的巨幅海報
“聲色光影一瞬追憶新歷913年末雙月印象主義美展”
在音樂會未開始前,這里的人氣比檢票大廳那邊更加火爆,六點二十分時,限流措施就已提前啟動,那些沒提前打通關系,搶占合適拍攝機位的中小媒體,這下連一張能看清內容的照片都拍不出來了。
今日來捧場的文化界各領域人士實在太多,部分平日熟稔的藝術家與范寧交談幾句后,就先行去交響大廳那邊候場了,倒不是對畫展沒興趣,而是這里每日開放,會一直持續到12月下半月,不急一時去在人群中走馬觀花。
看畫這種事情,其實與音樂會有相同之處,公共場所中的私人體驗,有時需要騰出一些身體和心靈的空間。
美術館原先一樓的流動展廳區域做了改擴建,此次以數個并列的狹長s形動線來陳列這240幅作品。
「關于田野的氣流與暖意,文森特范寧,新歷894年5月。」
「鄉村、原野、樹叢、山巒色彩熱情地旋轉,空氣中似流動著暖風。想象透過爐火、烈陽或酒精燈焰下的高溫氣體觀察前方的感覺,景象出現扭動,就如蕩漾的凸透鏡,這有些夸張,但你不得不承認它有助于銘記初夏的一瞬光影。此為印象主義的起源之作。」
「村落的冬日印象,皮沙羅庫米耶,新歷912年12月。」
「筆觸是情緒,很重,很快。陽光的冷暖色對比中充滿中間調子的過渡,想象站于冬季陽光之下,總體體感是寒冷的空氣,但肌膚向陽處卻充滿熾熱與溫情它捕捉了外光的飽滿,這很難在室內感受得到,或許我們應該多出去走走」
每一幅畫作的右下區域,在某一視線合適高度處都有卡片上的一小段引言,這是范寧所作的導賞。
熟知藝術史發展規律的范寧心中明了,印象主義起源和流行的客觀原因,既有攝影技術對寫實主義的沖擊,也是因為工業潮流下的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
他們受到良好教育,接受新的人文與哲學思潮,有新的審美品味,有強烈的發聲欲望,也有可觀的收藏購買力。此前“暗示流”的小部分擁躉,他們中間就占了多數。
范寧導賞的最主要群體,就是針對的這一撥人。
他的導賞方式無疑是巧妙的,總體而言不予主觀評價,避免“人文底蘊深厚”、“色彩運用極美”、“線條富有沖擊”、”“構圖端莊穩定”這一類主觀性強又無法證明或證偽的措辭,也不談過于專業的東西。他先是客觀描述畫作上的重點內容,是什么特點就是什么特點,這無法夸大其詞,然后予以奇妙的想象提示,并以引發共鳴的私人感慨作開放式結尾。
此刻,不僅工業紳士和中產階級們感受到了這些光影與情緒的魅力,就連很多學院派的美術家都紛紛駐足、觀察、感受、思考。
是的,學院派,范寧在圣塔蘭堡的走訪安排中,照樣十分重視傾聽他們的想法,并充滿誠意地邀請了很多學院派畫家蒞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