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眾們或若有所思、或翹首以盼的狀態下,臺上的洛桑指揮落下了蝙蝠序曲的起拍。
熱情洋溢的合奏音流,瞬間讓整個交響大廳的空氣都歡呼雀躍了起來。
“范寧教授真是一位旋律大師啊,只要是他手下的作品,主題永遠帶著一股具備傳世潛質的味道”
“還有,他寫的這些導賞,雖然語言通俗易懂,篇幅也很短,但怎么感覺什么都有”
幾位來自音樂專業的在校大學生聽眾,跟著節拍悠閑揮動手掌,欣賞蝙蝠序曲過半后他們逐漸意識到,雖然那幾段話才兩三百個詞,但整個樂曲的曲式結構、音樂形象、節奏變幻、主要配器、重要轉調、情緒氛圍各種分析講解無一不包含在內
很多正襟危坐的紳士淑女們也發現,雖然自己算的上是愛聽音樂會的常客,但如果沒有這些“導賞”,仍然有很多關鍵的元素,是自己可能注意不到的。
它們非常有意義,對著它們欣賞音樂,這個逐漸印證的過程也非常有趣
當蝙蝠序曲的四個部分依次再現,音樂在激情澎拜的序奏主題中提氣收句的時候,第一輪熱烈的掌聲從聽眾席上爆發出來。
“弦樂組最重要的音準與整齊度已經令人八分滿意了,幾位木管銅管首席的音色穩定、氣息悠長,很好的支撐起了和聲色彩與經過句,那位小號首席的表現尤其出彩”
第一首曲目結束后,很多樂評家或學院派的老師開始遵循職業習慣判斷思考起來。
“如果是單看這支樂團,是業余中的較高水準,但若還有洛桑小姐扎實的指揮功底、準確而激情的術語指示,令人著迷的別樣臺風,以及范寧先生的名曲創作質量加成那么,這已經具有了三流職業樂團的演出現場特征,尊客票是有資格定到68鎊的區間的,在范寧先生的特別光環下還能更高,而現在,2個先令恐怕差了接近百倍”
器樂和聲樂在基本功訓練的規律上完全不是一種邏輯。
聯想到這群小音樂家的出身背景和訓練時長,這些專業人士覺得,青少年交響樂團的表現比合唱團更值得讓人驚訝和欽佩。
專業人士在做職業性思考,可另外的保守學者和媒體記者們,則在等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時刻。
等這群粗魯的人在樂章間胡亂鼓掌時,一定要用嘲弄的眼神狠狠瞪視他們,并在事后將其破壞音樂和情緒完整性的罪行登上報刊
令他們熟悉的塔拉卡尼大師g小調第十五號交響曲響起,木管組不安分的背景,大提琴的優美感傷主題
在第一樂章結束前的約15秒。
一位穿西裝的小紳士,將一輛插著橫幅的小推車從舞臺下面由左至右推了過去,其高度十分合適,基本到了樂手和指揮的小腿處就停止了,沒有擋住舞臺的視線。
而橫幅上面十分顯眼地寫有樂章之間無須鼓掌。
定音鼓帶著最后一個和弦結束后,仍有幾位在心里高聲叫好的勞工,下意識地拍了幾下手。
舞臺上響起了幾聲稀稀拉拉的掌聲,但這些人馬上就被身邊的其他勞工輕聲制止了。
“嘿,伙計就算你沒注意推車,曲目單上也寫著呢”
好在第一樂章比較熱烈歡快的結局下,這幾聲并未造成過多違和感,因為聽眾們壓抑的咳嗽聲也是在那個時候出來的。
第二樂章結束前,小紳士故技重施,推車而過。
這一次的行板樂章,結束后的氣氛是比較靜謐唯美的。
但是,無人再伸手鼓掌。
“樂章間鼓掌這種小事,那幫人看似是所謂維護藝術,實則是居高臨下的優越感。須知在以前的歌劇演出中,觀眾頻頻對處在歌唱狀態的演員報以掌聲,那還是尊重肯定的體現呢,這個慣例也是從浪漫主義開始才慢慢形成的嘛”
“如今新聽眾的習慣和默契,是我們可以慢慢引導培養的,如果某音樂廳或劇院開業一段時間了,還是老存在樂章間鼓掌的現象,至少有八成責任要歸咎于院方的管理問題,而這問題并不難解決,為什么他們不解決歸根到底是思想認識上不到位”
范寧在之前布置此項工作時,對特納藝術廳的工作人員們如是說道。
如今,這種儀式般的暫告段落,讓很多人體會到了奇妙的默契和感動。
直到七八秒后,情緒的余韻基本釋放得差不多了,壓抑住的咳嗽聲才開始在交響大廳響起。
第三樂章第四樂章最后是熱烈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