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他的目光移動至某行時倏然凝滯了。
新歷875年8月22日,路易維埃恩,前奏曲。
這是自己第一次發現了維埃恩曾經在南大陸的公開活動痕跡
“871年出現青光眼癥狀,在瓦修斯父母的自由民俗草藥坊問診,而后遵循建議飄洋過海求醫,876年春季返回北大陸”范寧在腦海中重新捋了遍時間線。
似乎是五年求醫期間的最后一個夏天。
他曾經按照常理推斷過,一位職業音樂家不可能會放下音樂,在異國他鄉長居期間,應該也會有一些音樂活動痕跡。
這條線索證實了他的推斷,痕跡還是挺深一筆
不過,沒頭沒尾。由于維埃恩本身的知名度有限,在南大陸療養期間的書信往來又極為零星,范寧完全無從得知,他在更前的幾年做了哪些事情。
雜志文章上對于他后來的藝術經歷也備注得極為簡略,只提到是“來自北國的宮廷音樂家”,以及離開南大陸的時間和去世年份,他算是露娜口中另一部分“后續沒成為偉大”的喚醒者了。
甚至于他“從事音樂活動”,具體是什么身份也不好確定。
“管風琴家”的細分方向過于特殊,據范寧的宗教和音樂文化常識,管風琴這個樂器是從神圣驕陽教會的教堂里發源起來的,目前在這里的普及率都相當低,他總是懷疑那個年代的維埃恩,根本沒什么機會能在南大陸彈到管風琴。
本來相對最有價值的信息點,應該是維埃恩在當年喚醒“芳卉詩人”的儀式中用了什么曲目。
可這個記載的曲目名,也實在是太尷尬了
前奏曲
這簡直毫無辨識度啊范寧手指撫著書頁,陷入思考之中。
此類雜志文章的音樂作品名稱,寫法不規范是常有之事,哪怕帶個作品編號甚至調性都好,現在不僅確認不了維埃恩是寫的新作還是演的舊作,就連是什么體裁、什么樂器都分辨不出。
只有到緹雅城之后,順著這個線索接口,查到當年更為詳細的記載,或者能看到這部作品的樂譜,才能推測出更實質的信息。
范寧合上雜志,發現小女孩一直在看著自己,但在自己抬頭后,又不好意思地別向了車外。
他沉吟一番后問道“我想了解了解你們教會的經典教義,有何推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