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特其實更無所謂,這推薦機制他本來就有所詬病,剛剛也作出了明年進一步提高門檻的決定,自己就是疑惑了隨便一問。
這個意外插曲稍稍耽誤了時間,一襲白裙的安站在臺前疑惑看著大家,庫慈見狀趕緊提醒道“小姑娘,你應該再介紹自己準備的曲目,只需一首。”
安聞言趕緊又行了一禮
“那我就唱呂克特之歌的第一首我呼吸菩提樹的芳香。”
好家伙
這兩個主副標題一下子就讓評委們來精神了,而且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中間呂克特大師身上。
好家伙,這是什么新奇的思路
因為知道主評是呂克特大師,所以用他的代表作寫了首藝術歌曲
這層邏輯很快就被人所理解了,評委席上包括庫慈在內的三位名歌手,都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這一點。
參賽者或背后指導者的目的并不難猜。
但是
事實上,作為老師最得意的早期愛情詩歌代表作,他們很早以前就探討過將它改編成藝術歌曲的可能性,而且是和老師一起探討的。
可最后沒個結果。
呂克特自己也找不到合適的呈現方式,這首愛情詩篇幅很短,語匯異常樸素,表達的意境也非常之特殊它不掩飾其追逐美麗事物的季動之心,但行文克制、矜持、純潔,表達的是一種高貴典雅的青澀愛情。
旋律的創作就是難點,愛情詩的旋律,唯美肯定是必須的特質,但很多浪漫主義的常見手法會打破純凈和克制,讓其顯得艷麗或感傷
這只是一方面,更難的是伴奏
一首藝術歌曲伴奏有哪些織體形式常規的無非就是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流動的快速琶音,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加花變形,但這首我呼吸菩提樹的芳香,呂克特覺得它們全部都不理想要么過于靜態,失去了靈動感,要么過于濃厚,破壞了純潔性所以那些創作探討全部以失敗告終。
三位學生偷偷瞟了一眼自己的老師呂克特。
沒在其表情上看出什么變化。
但他們十分清楚,如果這位小姑娘帶來的藝術歌曲,在旋律或伴奏上、或在演繹風格上落入了那些他們早就討論過的俗套,對呂克特大師來說取得的效果絕對是適得其反。
這首描繪青澀愛情的詩歌,用老師之前的原話說,是自己“再也無法經歷”,也“再也寫不出來的東西”了。
一位新月詩人所逝去的青春年華
就算想劍走偏鋒,用老師的詩歌來寫藝術歌曲,最好也別選這一首啊
這個想法不僅新奇,而且,很危險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