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我悄悄說了句話,
并送給我一枝絲柏;
我醒來,不見了絲柏,
也忘記了你說的話。”
詩歌中的冬季,那位詩人已棄絕塵世,徹底沉湎于夢境、傳說與往昔的浮光掠影之中。
但真的有人會澹忘掉塵世所遇嗎除非那本就是一場夢。
夜鶯小姐這樣想道。
下一刻,范寧用附點和切音的活潑節奏,奏出短促跳躍的和弦伴奏音群。跳音本就短促,而休止符的添加,使得詩人的呼吸更為跳躍、不似現實。
“從古老的童話里,一只雪白的手向我召喚,在那奇幻的土地上,歌聲喧鬧一片。
那里五彩的花朵,在金色黎明綻放,仿佛新娘的臉龐,可愛奪目又散發芳香。”
冬天十五,古老的傳說。
鳥兒在歡鳴,泉水叮冬響,鋼琴模彷著“嘰嘰喳喳”又“叮叮冬冬”的聲音,而夜鶯小姐的歌聲似乎也重新變得開朗又活潑了。
“那里綠樹哼著,古老的歌謠,微風發出神秘笑聲,鳥兒婉轉啼叫。
影影綽綽的人群,從大地上現出,在奇異的合唱聲中,他們跳起輕快的舞。”
聽眾再次意識到現實已經不存,一切都是美麗的幻想。
“古老的傳說”是夜鶯小姐的歌,是詩人思緒的媒介,也是超現實畫作里的夢。
和風輕輕地刮過平原和群山,蠻荒大地綠樹蔥蘢,生機盎然,人們攜手載歌載舞,某些現實中的淺抑,也許借助偽裝的方式得到了對應的滿足
但穿過這些睡眠群像的人的潛意識是渺茫孤寂的,它的本質只是一個荒涼詩意的夢魔。
但這至少能讓人忘記煩惱和憂愁不是么
“在枝頭葉片上,藍色火花閃耀,紅色的光旋繞,叫人目眩神搖。
泉水嘩嘩涌出,荒野里的大理石,溪流奇妙地,閃動世界的影子。”
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在傳說中,詩人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脫,雖然此時沒有完全釋懷,但已對擺脫往昔的沉郁不快充滿了渴望。
夜鶯小姐張臂高呼中,目光也似乎穿透云層,落到了不存在的未來和遠方。
范寧的指尖下則頻繁地使用八分音符弱起、緊接著四八分音符交替進行、一長一短的組合。
“這種節奏初聽起來無憂無慮、活潑歡快,但時間一長,尤其到了后半段時值再度放緩一倍后,是不是讓人感到有些機械呆板、遠離真實”
因為已經到了整部作品的收尾階段,呂克特大師皺眉思索著其背后的創作用意。
“仿佛蒙上了一層未知陰影的古老童謠。”
很多靈感更高的聽眾也察覺出了一些深層次的東西。
“啊我多愿走進那里,敞開我的心胸,
拋卻我的苦痛,走向自由的崇奉
啊,那是幸福的土地,經常出現在我夢中,
而當早晨的太陽升起,它像泡沫一樣消融。”
最后一個詩節,古老童話中美好夢幻的場景終于消散,一切幻象化為泡影。
夢境醒來之后,就一定是現實嗎
有時是這樣,但有時可能只是會墮入更深層次的夢,尤其當美好的事物根基一開始就不存在時。
花束中淺紅色的光芒在閃,沒等聽眾仔細回味最后一句中“太陽升起、泡沫消融”的感覺,這部詩人之戀就直接進入到了最后一曲。
冬天十六,往昔的悲歌。
“鐺鐺”“鐺鐺”“鐺鐺”
范寧踏板深踩,雙手齊落砸鍵,以的力度奏出跨越四個八度的號角回聲。
在充當了引子的兩個小節過后,真正意義上的伴奏出現,旋律四音一組,梯次下行,最后一音又向八度上方跳進,這樣的線條形態模彷人類的聲調變化,好似主人公在決定放棄愛人時的一聲聲長嘆。
“古老邪惡的悲歌,邪惡卑鄙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