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日月變幻,時光倒流。
這在浪漫主義者眼里可能有些“保守”,但完美地呈現出了“求主垂憐”的虔誠意境
有一位之前聽聞拉瓦錫“拉清單”的事情后,表達了激烈批判言辭的親王少爺,此刻整個人處在了痛哭流涕的狀態。
沒什么別的原因,就是自己剛剛借著音樂儀式嘗試入夢,然后發現苦苦練了五年的控夢法,今天得見了移涌和初識之光。
而且這還只是第一環節慈悲經
“我反對他,然后他讓我晉升了”
親王少爺反思悔恨之際,鼓槌落下,號角吹響,弦樂奏起鏗鏘有力的步伐。
“榮耀歸于上主”
彌撒儀式進入第二環節榮耀經階段。
其被教會納入常規彌撒的時間晚于慈悲經,但歷史同樣相當悠久,第4分曲圣潔歡快的d大調,一掃此前在b小調和升小調上的黑暗悲戚。
此刻天際沉云盡散,歡喜的榮光在“輝光巨輪”祭壇的加持下遍布圣城。
站立在街頭的民眾們,有的被溫暖的氣流驅散了嚴寒,有的感到難忍的病痛得到了緩解,有人昏昏沉沉的頭腦變得一片澄明
他們均朝廣場的方向俯首膜拜,口中喃喃贊頌神跡
出于對“不墜之火”璀璨光芒的贊頌,榮耀經拜請神力的禱文文本很長,由反映“17件圣事”的致敬環節組成,旋律總是通譜寫作即不會出現市井歌曲里面那種反復循環歌詞的情況,素材是不斷發展,直接貫穿到底的。
然而b小調彌撒的手筆不僅于此。
為了與這種致敬的厚度相匹配,巴赫直接用了9首分曲來承載“17件圣事”,開篇就是巴洛克大協奏曲風格無窮動式的節奏,快速上揚的旋律音型,小號嘹亮的動機呈現,人聲反復的模彷詠唱,均奠定了蓬勃歡喜的光輝朝氣。
“塵世祥和歸于主所喜悅的民”
“福音原句”的第二句,被無縫銜接到第5分曲呈現。
為了體現從“上主榮耀”到“塵世祥和”這種“從上到下”的發展,音樂驟然歸于寧靜的g大調。
這是一曲帶3個呈示部的合唱賦格,旋律線條以級進為主。
弦樂和木管以密集的小連線節奏,模彷搖曳的搖籃曲音調,低聲部則持續著類似牧羊人風笛的嗡嗡聲,使其盡顯和美安寧的田園風格。
“福音原句”過后,第6分曲是“五個歡呼”,第二女高音再度登場。
管樂退散,小提琴助奏,其余弦樂組與通奏低音以纖柔精細的姿態為伴。
“我們贊美您。”
“我們稱頌您。”
“我們朝拜您。”
“我們顯揚您。”
女高音的旋律,基于同器樂完全一樣的樸素素材。
但這里加上了大量助音、回音、經過音和倚音,使之呈現華麗的花唱風格。
在以宮廷室內風格的詠嘆調,完成“五個歡呼”環節的前四項“贊美、稱頌、朝拜、顯揚”后,第7分曲呈現“祝謝”后項
“我們對您感恩。”
“我們祝謝您,我們祝謝您。因與您的名相近,人都述說您奇妙的作為。”
四聲部合唱滾滾鋪陳開來,長笛、雙黃管緊隨人聲呼應。
兩個主題時而獨立呈示,由男低向女高自下而上地模彷進入,時而相互結合,形成“二重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