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環節,圣哉經,第22分曲“圣哉”
在前世,這一經文的出處來自拉丁文圣詠名,這一世的歷史也相當古老,早在諾阿王朝時期就進入圣餐禮儀,但以“特定彌撒”的可變環節出現,直至新歷,才徹底被明確為“常規彌撒”的固定組成部分。
當然,如今作“圣體圣事”的時機,依然是在圣哉經奏唱之時。
幾位主教代表為餅酒及盛具祝福,接著以較有韻律的優美語調吟唱序禱,以序禱的末句不停地歡呼,引出整部彌撒中史無前例的六聲部大合唱
“萬有的上主”
“萬有的上主”
“萬有的上主,您讓天地充滿榮光
”
這同樣是一段賦格,主題有著豐富的修辭描繪手法,在每一段落中都以自由模彷結束。
而在指揮大師加利尼茨的調度下,小號在其中的表現更是異常耀眼,以極高的頻次吹奏著三度的贊美調子,或在強拍上制造著金石般的鳴聲,就像一朵朵在天空中爆開的璀璨煙花
“這是”
“上主賜予的靈液是這樣的形態嗎”
廣場坐席、主干大道、前街后巷、天臺樓閣以“輝光巨輪”為中心,方圓超過五公里的城市區域內,那些或肅立的或端坐的或跪伏的會眾們,有小部分人高舉著手中的杯盞。
那是他們從家里拿出的最昂貴器皿,提前反復清潔祭拜多次,用于在“領洗節”的彌撒儀式上接受圣水的。
圣水在信經階段就已分組分批地賜予并洗用,而信眾們知道,在這個大型年度儀式中,他們不僅是能受享不同程度的“避寒、驅邪、強身、亨通”等賜福
有少部分心地更虔誠、共鳴更強烈的信眾,“不墜之火”還會予以更多的關注,在他們的杯盞里賜予少量“靈液”一種燦亮的、熱烈的、神圣的奇特光質液體,在彌撒儀式結束后它們會很快蒸騰散逸,但神職人員會趁著結束前統一集中收購。
實際上就是“燭”相耀質靈液非百分純,教會定的每毫升價格為10鎊
對于教會而言,目的是回收一部分耗損的非凡資源,而更多的意義,是一種周濟民眾的方式,可以說力度相當大了。
在往年,有那種信仰虔敬者的杯盞中一次出現了十幾二十毫升的“靈液”的例子,可以說是“不墜之火”賜予了他接下來一整年衣食無憂
但這次,很多信眾眼神中有點茫然。
他們的杯盞里出現的是一些沾在壁上的指甲蓋大小的半透明金色片狀晶體。
“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沒見過。”“沒見過。”
“我這也有,不知道是什么”
盡管是極少部分,但在龐大的基數下,杯盞里出現這種晶體的人,還是越來越多,逐漸遍布了大街小巷。
直到一位在外沿街道上承擔巡查任務的輔祭執事驚呼起來
“耀質精華”
一個立方單位價值約2000鎊的耀質精華這位執事徹底傻眼了,感覺耳旁的合唱團“圣哉”歡呼聲和嘹亮的小號聲已經變得不真實起來。
不對,應該說今年這個“天地充滿榮光”的圣哉經也過于實打實的“真實”了吧
有了第一聲神職人員的驚呼,就有了第二聲、第三聲
“什么情況怎么會出現這種東西”
“我這里也有”
“為什么今年出現的全是耀質精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