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離的前街后巷中,出現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狀況,而圣禮臺上,隨著指揮大師手勢揮下,合唱團站位又迅速改變。
左側與左側后方合二為一,右側與右側后方合二為一,原先正后方的主詩班席,分開的合唱團員也再合攏。
表面上看,區域之數從六減少為三,但實際上,內部出現了更微妙地細分,每個區域都是一個完整的四聲部合唱團。
“和散那和散那”
“歡呼之聲,響徹云霄”
三大塊的四部合唱團組成的十二聲部合唱,交替呈示和模彷著第23分曲歡呼的語調
巴赫為圣哉經寫有4首分曲,分別為“圣哉”、“和散那1”、“降福經”、“和散那2”。在教義中,“和散那”意為“不墜之火”重新升起時的民眾歡呼語,最初是“請求救援”、“請求拯救”的意思,后則引申為贊美驚嘆之意。
它和前一曲“圣哉”一樣,同樣建立在d大調的類似帕斯比耶舞曲的38拍上,就連旋律動機的組成形式也頗為相似,讓前面“天地充滿榮光”的歡騰情緒再度拔升一個臺階。
“奉她的名而來的,當受稱頌。”
第24分曲“降福經”,男高音唱出具備田園風格的詠嘆調,長笛和小提琴悠揚的助奏,某種樸素而柔和的理性,靜靜地徜徉在谷植與花床的田園情調中。
這是一個夾在前后“和散那”中間的插曲,帶有孤芳自賞的神秘氣質,很快第25分曲的歡呼聲到來,形成了一個光芒四射又精妙絕倫的aba拱形再現結構。
“和散那和散那”
“歡呼之聲,響徹云霄”
那些時刻關注著“是否用典”、“是否考究”、“風格是否純正”、“是否充滿神學隱喻”的教會高層們,發現后面從信經到圣哉經的每個音符,依然完美與教義對應。
在如此復雜的層層嵌套結構里,一切思路和靈感都呈現得異常清晰。
“這絕對是受到了“不墜之火”的親自教誨才能譜成的巨著”
坐在羅尹左邊的宗教審判長梅拉爾廷,一位身形瘦削、面容嚴峻、白色長袍上帶有燃燒十字架的邃曉三重強者,此刻卻感覺自己的雙膝有點發軟
不僅因為是臺上的音樂。
他已經感覺到這片廣場上,有十幾個人晉升了。
是的,三萬余人里,已有十幾個新晉升的有知者
理論上說,能進廣場的人,尤其是處在前方區域的人,身世顯赫者或天資過人者的比例高一些,能得到的啟明效果更好,但更遠的廣場之外有更大的基數,等下統計下來怕是同樣數量不少
梅拉爾廷兩道粗眉毛下的目光接連閃動思索“拉瓦錫此次自然成了司鐸候選人之首,只存在他預占一個位置,不存在別人預占他的位置。不知道此人離高位階極限還有多遠,從那晚反映上來的來畢奇搭救行動來看,不會太遠”
“更關鍵的是,他被評價為鍛獅之格毫無難度,特巡廳也無法表示異議,這就意味著將來他使用我教會燈影之門的密鑰沒有阻礙”
拉瓦錫成為邃曉者近乎是注定的事情,一想到這點,那些拉瓦錫剛到就引起的反響和微詞,背后推波助瀾的原因似乎就很容易解釋了。
能做到審判長的梅拉爾廷絕對不是手軟的善茬。
首先,是高度警惕的保全,其次,如果這樣的天才真的被特巡廳戕害,他至少會刺殺掉特巡廳個低一等的所謂天才,予以對等報復
后者的這一決心姿態就必須要作出來。
實際上,現在站在臺上的教宗也和他有類似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