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看一步吧。
“一些關于后方事務的安排。”
身旁的波格萊里奇終于重新開口。
“此次行動,特巡廳方面嚴格控制隨行人員規模,巡視長出動比例控制在10%-20%,更下級的調查員參照執行,主要目的是輔助性事務,以及協調行動秩序。建議其余官方組織,同樣參照執行。”
剛才在計劃講述中,蠟先生就已提到,領袖這次唯一作了強制要求進入“x坐標”的官方有知者,就只有這圓桌上的七個人。
準確地說,只是六人——有一“人”過會又要化為尸骸灰燼剝落了,剩余的,是五名人類世界的執序者,加一位“掌炬者”。
至于其余的邃曉者和有知者,對這一位格的神秘領域危險毫無應對幫助,也不能在戰斗中起到什么助力。
實際上,有沒有所謂“戰斗”都是個問題。
只是負責協調、統管那預先派出的先遣軍隊,以及,承擔必須要作的輔助性事務而已。
因此波格萊里奇明確表態,反對用人海戰術去填一個并不存在的“坑”。
范寧對此的解讀,并不認為這位廳長是在發什么善心,一切都是穩控大局的必要安排。
赴險是為了解決麻煩,保全體制,維持管控。平衡留存后方的力量對比,也是為了管控。一體兩面的事情。
他只需要把所有執序者都帶走,就夠了。
聽起來,直接關乎人身行動,很危險,并且會遭遇極大的利益沖突,但實際上,范寧發現這是一個極為巧妙又輕松的博弈辦法,在表決的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阻力。
如果現在所有官方組織的執序者全部消失,其余組織與特巡廳的絕對力量差距會縮小——事實就是如此簡單粗暴。
即便有哪位執序者起了遲疑的心思,不需波格萊里奇開口,另外的討論組成員,也不會讓其一人留在塵世。
至于進去之后,就各看其命運了。
不存在“防止全軍覆沒,至少保全一位”之說,這世上的亂子早已到了瀕臨崩潰的程度,如果里面失敗,外面是無需想象的。
現在所謂的“一些關于后方事務的安排”,其實只是針對這十天的一個臨時性平衡罷了。
不過隨著細節的逐步討論,意見向左的聲音終于開始出現,而且不在少數。
畢竟牽涉到了實打實的組織利益。
雅努斯與利底亞的領土爭端相關問題,再次被拿上了沖突的臺面。
但現在范寧的影響力實在太恐怖了,無名圣者完全成了范寧的左膀右臂,再加之麥克亞當也時不時地做出一些“帶節奏”的表態,靈隱戒律會的執序者科塞利一直在屢屢受挫。
無名圣者起初在幾件事情的敲定上,占了好些的便宜,可從某一個瞬間開始,這邊席位上范寧忽然感到不妥,逐漸地沉默了下去。
他一沉默下去,無名圣者也很快沒有那么咄咄逼人了。
因為范寧總覺得這個科塞利的眼神異常之陰沉,讓自己有一些不太好的感覺。
算了,點到即止吧。
此人的心情范寧沒有興趣深究,但十日即歸,這個世界還是不要變得更加撕裂了。
“最后,還剩隨行藝術家的問題。”波格萊里奇說道。
“儀式需要演奏音樂充當禱文,亦需必要的其他形式充當密氛,范寧大師,以上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都依你個人的理解挑選便是。”
“你擁有舊日交響樂團,擁有旗下特納美術館,手里的牌已經夠了,但可以有更加豐富的余地......追隨你的藝術家絕對遠超實際需求,光是一個雅努斯就已遠超。你既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者許之以利,也可以什么都不表示......”
“一如那句頒獎時的寄語,你要做的只是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