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有這么一支安保力量守在身邊,霍兆堂不說萬無一失,至少也安全無虞吧可誰成想,最后竟還是落得個不得好死的下場。
由此可見,張崇邦所帶領的這隊人馬,除了人數眾多外,無一例外,應當也都是身手極為不凡、不啻于頂尖保鏢的高手。
如此說來,霍兆堂死在張崇邦手中,看來也不算冤枉。
可張崇邦不過就是個剛剛從警隊辭職的小警察,又何德何能可以掌握這樣一支足以讓整個香江上層建筑都足以色變的力量呢
而就在張崇邦車隊駛出霍氏銀行中心的瞬間,位于九龍區尖沙嘴廣東道附近的一輛大型警用指揮車內,江浩然緊盯著監視屏中漸漸開始提速地車隊,露出了一切盡在掌握的神情,口中不由低語道“張崇邦啊張崇邦,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要闖進來,那就別怪我手下無情了。”
江浩然一點也不含糊,隨即拿起通訊器就開始下達指令道“各單位請注意,三十分鐘后,目標車輛即將到達預判地點,所有單位,各就各位,立即行動a”
“yesir”
“張崇邦,能不能走出去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了。”江浩然的目光似乎穿越了空間和距離,落在了張崇邦的身上。
張崇邦莫名感受到一股寒意,身上汗毛陡然倒立,心中更是一陣慌亂,他強壓心中的不適,抓起對講機道“各隊請注意,前方東海東路三岔路口處,大家分頭行動,一隊向左,三隊向右,二隊在中間,路上盡量多兜幾個圈子,確認沒有尾巴后,各自前往安全屋先行休整,然后等我消息,再前往中港碼頭匯合”
“是”
大埔公路是一條由香江九龍深水埗伸延至新界大埔林村的公路,長約30公里,為新界最早期興建的公路。
而大窩段則是大埔公路的其中一個路段。該路段北接粉嶺公路,南接太和寶雅路,是大埔區主要干道之一。
但自從大埔新市鎮發展后,南段因興建太和村而導致大窩段被迫縮短,北端后來亦改建為快速公路,并改稱「粉嶺公路」;另加建大窩西支路作為鄉村出入信道,于是大窩段從此成為孤立路段,車輛行人往來稀少,只有附近一帶的居民正常出入,是香江少有的空曠路段。
而此時,張崇邦一行正行駛在大埔公路的大窩段上,大窩段是大埔公路中唯一未與其他分段相連接的分段,這直接導致該路段往來的車輛更為稀少,當然,這也意味著一旦遭遇緊急情況,張崇邦他們可以快速通過,不虞有被堵住出路的危險。
須知,香江人口眾多,車輛密集,加之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街道狹窄,所以堵車早就成為了一種常態。
可這種常態對于剛作下大案的張崇邦等人來說,卻是極其致命的。一旦被警方攔截在半途,他們唯有棄車一途,屆時,只依賴雙腿,恐怕很難逃脫警方的追捕。
所以張崇邦一行早就對逃離路線作出了細致的規劃,不過直至車輛駛上了大窩段,不再承擔著巨大風險后,張崇邦提著的心才漸漸安放了下來。
一路無話,快速行駛中,車輛很快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太和村。
太和村光聽名字,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一定是炊煙寥寥、兼具著偏遠、貧窮和落后等諸多固有屬性的內地特色村莊。
可太和村卻截然不同。
其中高樓聳立,鱗次櫛比,設有商場、學校、社區中心和體育館等公共設施,而且交通便捷,周邊建有鐵路站、巴士總站、的士站和停車場。因此,與其說它是村,還不如說它是一個配套設施齊全,功能服務完善的社區更為恰當。
張崇邦一行的車輛在駛進太和村后不斷持續深入,很快便停在了一處教堂跟前。
這是一座天主教堂,規模雖然不大,但有知情的老人就知道,這座教堂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修建而成,迄今為止,它已經擁有了六十多年的歷史。
或許是因為年久失修的緣故,此刻,教堂外矗立著一排排懸挑式鋼管腳手架,數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站在上面認真地作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