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弘暉的各項提議,這講學團并不是很理解,在他們看來,既然他們出海是為了講學,那只要準備好孔孟圣賢的學說便好了,到時候那些西洋蠻人在接觸到這些圣賢的著作時必然大受震撼而心向往之,對于他們這么樂觀的想法,弘暉不過是一笑而過并沒有潑冷水,但是他自己的態度卻還是很堅決。
他說是要這些人出海講學,但真實目的在于文化輸出,這正經的說教哪里比得上娛樂放松讓人更快速接受,像是湯顯祖寫出的那些旖旎哀傷的唱詞,便是放到歐洲那邊,弘暉也有信心能吸引住一大批曲迷,不過翻譯倒是要緊問題。
令弘暉比較失落的是,如今四大名著只出來了三部,而最讓他期待的一部如今還沒影,弘暉特地關注了曹家一波,發現那人生坎坷的曹大家如今似乎還沒出生,只能再過些年了。
故而這段時間里,弘暉說是在家消停,但其實待在王府里的時間并不多,而是各處整理典籍,要么就是好聽的曲子,然后打包好就殷殷送到出海講學團手里,讓那些原本只是打算隨便出去走個過場的書生們都越發緊張重視起來。
見識到弘暉阿哥這認真慎重的態度,他們對自己原先的想法感到十分羞愧,尤其是在聽了弘暉阿哥一番宣講,瞧著他將這些平時他們都沒放在眼里的戲曲、小說當作珍寶一般品鑒一番時,他們更是覺得自己原先的想法實在是淺薄了。
這哪里只是一首曲子、一本話本子那么簡單,這唱的都是人世百態、寫的更是忠義俠膽,必須得帶到海外去,讓那些西洋蠻人都感受感受這里面蘊含的哲理韻味!
而對于弘暉每日與這些出海講學團廝混在一起,這京中百官不過是稍微留意了幾分后沒太當回事,只要這阿哥別再出來在朝中攪合,他們覺得萬事大吉,區區一個講學團還能弄出多大風聲,不過是一群不及第的書生罷了。
而沒有弘暉的搞事,這朝中卻并不是一番風順,康熙五十三年冬,康熙前往熱河巡幸,他這一次出行同樣帶了不少兒子,原本是打算將胤禩也打算,但是恰逢十一月趕上了胤禩生母良妃去世三年忌日,為此胤禩特地請旨留在了京中,為了向康熙稟明此事,他特地讓人準備了兩只鷹,打算交給康熙身旁隨侍的太監以稟明未能前去請安之由,但壞就壞在這兩只鷹被送到康熙那里時出了事。
這事傳到弘暉耳中已經是幾日后了,他聽聞他那位八皇叔特地讓人尋了兩只海東青獻給康熙,海東青屬于大型猛禽,一向以威猛著稱,而對于滿人來說,在未入關前他們有游獵海東青的習俗,故而胤禩選擇在康熙出巡熱河時送上海東青本是不錯的一件事,哪里能想到那海東青在運送過程中居然會發生變故,等送到康熙手上時,原本還兇猛神武的鷹反而變成了奄奄一息起來,這簡直就是犯了康熙的忌諱。
如今這京中不少朝臣都明了,他們如今的這位陛下已經上了年齡了,再怎么英明神武的人,終究也會有老去的一年,這可惜眼前的這位帝王他卻是不服老,而隨著身子越發老弱不堪,就越是無法面對自己在逐漸老去的事實,在康熙看來,胤禩送來兩只奄奄一息的海東青,這就是在諷刺自己正在老去,為此而大發雷霆。
以弘暉來看,這八皇叔就算心里再有想法,也不可能在康熙面前表露出來,更別提還送上病弱的海東青暗諷,這不過是康熙自己的心理作祟,再加上這朝中百官如今對胤禩的推崇而給這為年老的皇帝帶來恐慌,如此他才會怒不可遏地喝斥著自己的兒子。
只不過這兩只海東青被送到康熙那里變得奄奄一息這才是導火線,弘暉也不清楚這里面究竟還有哪些人摻了一腳,畢竟以胤禩的手段與腦子,他壓根不會選兩只有問題的鷹,那就只能是旁人從中動了手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