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氏端起茶來,優雅地抿了一口“我記得,令公子明年就要參加科考了。”
“是啊。”
“以往科考,沈公子可都是以名落孫山告終”
“是有如何”常氏聽到她這樣說自己的兒子,難免護犢心切,“清才還小,以前略有不開竅罷了,明年的科考,他定榜上有名。”
舒氏笑笑“可我家君屹還不及他這般大的時候,頭一次參加科考便高中三甲,可能也是我兒運氣好罷了。”
常氏自是知道李君屹自小聰慧過人,還曾入宮做過太子伴讀,自小受的啟蒙教育與沈清才有著天壤之別。舒氏這樣說,無非是炫耀了自己兒子,又是嘲笑了她的兒子資質平平罷了。
常氏心中不由嫉火叢生,卻也只能咬牙附和“是,我兒愚鈍,叫太尉夫人見笑了。”
“我并非這個意思,沈夫人誤會我了。”舒氏見她生氣了,便擱下茶杯,與她解釋道,“我其實是想說,原本我家君屹是不用參加科考,只要由我夫君舉薦,蔭補做官即可。可那孩子心氣兒傲,與他父親賭氣,硬是不肯接受蔭補,自己去參加了科考,沒想到運氣好高中了。如此倒是為了夫君省卻了一個舉薦的名額,我是想著,令公子既然也想入仕途,其實并非只有參加科考一條路可以走,我夫君手里這不是有一個現成的舉薦名額嗎”
常氏愣住了若是沈清才真的能得到太尉的舉薦,那便不用再如此辛苦地讀書籌備科考了。雖然不愿意承認,但常氏也知道,自己兒子在讀書上沒有多少天賦,只是死讀書,都快讀成書呆子了。
可是,太尉真的會如此好心嗎
若是真心想舉薦沈清才,為何不在先前幾年舉薦
明明李君屹省下的這個名額,已經在太尉手中許久了。
如今才提起這件事,恐怕是還有旁的打算
思及這些,常氏方才興奮的心情又逐漸冷卻了下來。她問舒氏“若是我兒能得太尉大人的舉薦,我們全家自是感激不已。只是不知這舉薦的名額,是要我家用什么來回報呢”
“沈夫人說這
話便見外了,什么回報不回報的。清月與君屹和離的那件事,雖是清月主動提出來的,但她也是為了成全君屹和嘉和公主才做出的決定。她犧牲了自己的姻緣和名譽,我也是想補償她的,所以才想著,將夫君手里的那個名額給清月的弟弟,也算是一種補償吧”舒氏誠懇道。
常氏聽見她說這個緣由,倒也讓她接受了。畢竟不管是誰主動提出的和離,沈清月都是受委屈的那一個。
如此,拿沈清月的姻緣換沈清才的仕途,倒也算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舒氏見常氏心動了,眸光一轉,又道“說起來,我家是還有幾個侄兒也眼巴巴望著這個名額呢,夫君原本也想從這幾個侄兒中挑選一個資質還不錯的,將這名額給他。可我與清月做了三年的婆媳,清月這孩子秀外慧中,溫婉善良,我著實喜歡的緊,這才想勸夫君把名額給你家”
常氏一聽,李家還有幾個侄兒也想要這名額,不由有些著急起來“我家清才畢竟是外人,如何能與你家的侄兒相競爭呢”
“沈夫人不要擔心,我會極力勸說夫君的,只不過”舒氏說著,嘆了一口氣。
常氏愈發著急“只不過什么”
“唉,這話我都不曉得怎么開口”舒氏一副為難的樣子,猶豫了許久,在常氏的幾番催促下,才一臉難色地說道,“只不過,可能要再委屈一下清月,讓夫君心中愧疚更甚,才能愿意將這名額給令公子”
常氏不明白她的意思“清月和李郎君都已經和離了,還要她怎么委屈”
“他們二人和離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前的事情了,想必沈夫人也聽說了嘉和公主和君屹的事情。不瞞沈夫人,他們二人現在確實在一起了,嘉和公主也知道清月曾經嫁給君屹這件事,更何況清月的容貌又那與嘉和公主那般相似,所以嘉和公主挺介意清月還留在京城的”
常氏當即明白了她前面說的那些話的真實目的她竟是想趕沈清月離開京城。
“你們委實太欺負人了些”常氏按捺不住怒火,吼道。
“沈夫人莫動怒,”舒氏安撫道,“其實這并不是我們太尉府的意思,你也知道,嘉和公主上面還有
太后,讓清月離開京城,本是太后的意思,我也是替清月委屈,才想著補償你家,把我夫君手里的舉薦名額給令公子的。你若實在不愿意清月受這個委屈,便將她留在身邊,左右太后也不能真的下令趕人走。只是你家日后難免要受些磕絆,不過沈大人到底是觀文閣大學士,想必也是有能力能護住全家的”
舒氏的最后一句話,突然點醒了常氏。
難怪沈九儒最近在官場上受到為難和針對,原因竟是出自這里竟是太后在背后讓人搞的小動作
舒氏拍拍常氏的手“孰輕孰重,沈夫人回去好好想想。”,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