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他的確是有些飄了,如今自知理虧,面對著十三也不知道說什么,十三弟無視他也好。
這日幾乎所有皇子都來了,就連平日里不大進宮的直郡王也來了。
但有一個人沒有來。
十一。
宮戲未開場之時,殷陶對著五爺問道“十一哥今兒為什么沒來我記得月初過去看他時,他似乎好了不少,坐起來陪我說了兩刻鐘的話也未見疲乏。這幾日他也已經去上書房上課了,臉色也好了不少呢。”
雖然坐在那里陪人說兩刻鐘的話對于大多數人是件尋常事,但對于近段時日斷斷續續病著幾乎一個冬天都在臥床的十一而言,還是蠻不容易的。
既然都能去上書房念書了,出來參加點娛樂活動也好。
五爺道“宮戲開場,鑼鼓聲不少,太醫還是建議靜養為妙。”
殷陶心里默默一嘆。
十一的身體已經差這樣了嗎
難怪后世再讀九龍奪嫡這段歷史之時,并沒有十一這個人了。
不得不說這出戲魅力的確挺大,遣詞造句、起承轉合都恰到好處,升平署排得也好,演員選的也十分到位。
不愧是皇家班底,殷陶這種后世看了各色影視劇的人也給看住了。
就連素來一向不喜歡看戲的九爺和十爺都看得津津有味,其他人便更不用說了。
三爺原本今兒過來臉上是有些頹喪的,在看戲過程中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改變了不少,殷陶看他的神情似乎是真的看了進去,也忘記了這段時日一直縈繞心頭的煩惱。
總體來說,這是一臺康熙看了都說好的劇。
康師傅不光賞了升平署和臺上的戲子們,還叫人賞了這部戲的原作者兼編劇孔尚任。
桃花扇得到康熙肯定的消息也傳出了紫禁城外,一時間洛陽紙貴,作者孔尚任地位也水漲船高,不少王公貴族爭相邀請,堪比當年洪昇長生殿問世之時。
殷陶記得以前看爽文,主角寫一個什么文章得了皇上賞識后,大家都爭相傳頌,盛世空前。
現在看來也不是完全脫離實際的。
就在看完宮戲的第二日,康熙收到了御吏鹿祜上疏彈劾李蟠、姜宸英兩人的奏折。
這兩人正是康熙三十八年順天府鄉試的正副主考官。
這年頭做御史也挺不容易的,干得都是上疏彈劾得罪人的勾當。
可若是遇事只知道和稀泥,不能正確把控朝中局勢,等許多官員犯事后引起眾怒,最終鬧大了讓康熙注意道事態嚴重更是不好。
這是御史的失職,皇上第一個處決的便是御史。
而鹿祜這次所奏之事大有越鬧越大的趨勢有不少京中士子聯名上告,道是李蟠、姜宸英二人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縱容科場舞弊,使有才之士不得為國家所用。
科舉取士向來是國之大事,任何官員想要通過把持科舉的插手朝廷舉士都是重罪,是動搖國本的行為,必須予以重罰,也好殺雞儆猴。
康熙將鹿祜的奏折反復看了兩遍后,叫人把太子和直郡王都給請到了乾清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