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人在毓慶宮,自然比宮外的直郡王更早抵達。
等直郡王過來之時,看到太子正坐在那里,同康熙親熱地說著什么。
直郡王神色一冷。
被皇阿瑪冷了一段時間,而太子趁著這個間隙翻過身來,又跟皇阿瑪熱絡不少。
今日皇阿瑪臨時叫他過來,并不知所為何事。
去府上傳康熙口諭的是個年紀不大的小太監,他使了銀子叫這小太監開了口,聽說康熙這日為了某件案子正在煩心,叫他們過來大抵為的是某件政事。
想到這里,直郡王的心情稍稍好了一些。他都能參與叫皇阿瑪棘手的案子,這本身就是皇阿瑪對他的一種信任。
一眾兄弟當中,也只有他能和太子并肩,幫著皇阿瑪處理此事。
他雖然及不上太子,但在皇阿瑪心中終歸和其他兄弟是不同的。
見方才通知的兩個兒子都到了,康熙開始切入正題。
他將鹿祜的折子給兩人傳閱了一遍,對他兩個問道“你兩個以為此案如何”
直郡王雖然序齒居長,但論答話從來都沒資格去太子前頭,故而他安靜坐在一旁聽著,等太子有了說法后再說話。
太子是接觸過李蟠的,他是康熙三十六年的文狀元,如今被授翰林院修撰一職,而姜宸英則是同年探花,因為早年得罪了納蘭明珠的關系,早年在京中備受冷遇。
康熙三十六年殿選之時,太子也在,印象中覺得這二人并不像鹿祜所奏的奸邪之人。
太子想了想,道“這件事情十分復雜,牽扯得人也不少,更是關乎李、姜二位大人的清白,兒臣以為,不去徹查一番很難以下結論。”
康熙將目光轉向了直郡王“胤禔,你覺得呢
直郡王則不以為然道“都說無風不起浪,既然這么多文人士子都說量為主考官徇私舞弊,兒臣覺得,此事多半還是有問題的。”
直郡王會這么說,一則是因為他想杠太子,二則是因為他知道太子曾經庇護自己的人的事情,第一反應覺得太子是在故技重施。
再則他是真覺得這么多人集結上書不會是空穴來風,這姜宸英得罪納蘭明珠一事他也是知道的,就算是為著長自家志氣,也不會叫姜宸英等人得了好兒去。
康熙點了點頭“你們兩個說得都有些有道理,此次順天科舉舞弊案造成的影響不小,朕也希望能夠快些了結此事。正好這幾日京中閑暇,你二人也沒什么事,就去助朕查清此案罷。不論是誰先把案子查個水落石出,朕必有重賞。”
兩人忙是起身應了下來。
直郡王出宮后并未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八爺府上,找八爺商量此事。
直郡王將自己今兒在乾清宮始末對八爺一說,八爺也覺得這李、姜二人是有問題的。
這年頭哪有那么多清官,是個官就怕查。
這兩人作為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定然會有不少人孝敬,只要是深查一番,總能查到有問題的,到時候只管把問題擴大化了就好。
不得不說,直郡王挑的這個角度還是很不錯的,比太子選擇證實兩人清白操作起來更是簡單一些。
得到八爺的肯定后,直郡王更加得意了起來。
這的確是個極好的機會,若是他能在太子之前查清這件案子,能得到皇阿瑪的賞識不說,也好改變在大家眼中的武夫形象,讓朝中上下知道,他這個大哥比太子也不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