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粹宮。
榮妃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對著特意遣人請進宮的三爺問道“你近來可做過什么叫你皇阿瑪不高興的事情么昨兒他過來我這邊,看著神情可不大對呢。”
三爺認真想了想,搖了搖頭。
似乎還真的沒瞧出有什么苗頭。
榮妃皺眉道“你再仔細想想,若是真的沒有,那為什么你皇阿瑪昨兒過來之時,說起你的事會那么不高興,還否了我給你選的那兩個格格。”
榮妃倒是沒有想把康熙原話都跟兒子說。自從之前剃頭被降爵之后,老三其實心里頭是有些惴惴的,康熙那日雖然是發了一通火兒,但到底也沒說出什么所以然來,所以榮妃也沒想要把這些話對三爺說了,再加劇三爺的不安。
三爺仔細想了想,的確沒發現什么端倪,況且他最近伴駕也少,不光之前皇阿瑪巡視畿甸的時候沒有帶上自己,這次去永定河巡查也沒有。
既然連面都不能見,又怎么能得罪于皇阿瑪呢
三爺拖著茶盞想了一會兒,終于找出了一點端倪來。
細想起來,大概就是在皇阿瑪從畿甸回來前后,就開始有些冷著自己了。
難道是皇阿瑪在巡視畿甸時發生了什么,或者是什么人說了自己的壞話
三爺決定找個人問一問。
三爺也是個效率派,從榮妃這里回府后,便叫府上奴才使了錢去尋了一個跟著康熙巡視畿甸的二等侍衛。
那侍衛對于三爺提出的問題一臉茫然,道是并沒有遇上什么事情,也沒人說三貝勒爺的壞話,奴才實在不知,這錢自然也不敢要了。
三爺倒是也能理解。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還是蠻大的,每當遇上事情就是這樣,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
這些奴才們甚至都看不出來康熙想了些什么,即便遇上事也沒什么發散思維,并不能看懂其中的一些關竅。
但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問出來的,否則不光是額娘心有不安,他想起來也是渾身難受。
三爺開始回想了一下跟著皇阿瑪巡視畿甸那幾個兄弟。
老大跟老八和他不是一路人,要說在皇阿瑪巡視畿甸的途中有人說他壞話,估計就在他兩個當中的一個,所以這兩個人是萬萬不能問的。
太子是半君,一向是兄弟當中地位最高的,這事去問幾個弟弟還合適,去問太子實在有些奇怪。
老四最近一直很忙,兩人接觸少了,也有些走不到一塊兒去。況且三爺總覺得自己和四爺年紀差不多又前后腳封爵,略略有些競爭關系在里頭。
比如康熙三十五年前后,他比老四在皇阿瑪心中地位還是略高一些的,這幾年老四反而比自己更得皇阿瑪喜歡了。
說白了,自己跟老四關系沒那么好,沒到了能背著皇阿瑪說貼心話的程度,三爺有些擔心,萬一過去問起四爺此事,四爺不跟他透露緣由不說,再說一番要忠君愛國的大道理,倒是徒增頭痛。
余下的就是十二和十三。
自從敏妃百日剃頭事情過后,他和十三就真正的疏遠了起來,這時候即便叫他過去問十三事情始末,他張不開嘴也沒那臉。
余下便只有十二了。
十二弟這孩子聰明且通透,即便旁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也能看出點苗頭,定然知道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