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四哥是去江南了,四嫂要照顧弘暉,李側福晉懷孕了,怕府里沒人照顧兩個小的才送過去。
他們家里這么多閑人,她和五爺兩個大活人都在家里,把孩子送去十二弟府上像什么話
五福晉對著五爺勸了一番。
因著她說得實在有道理,五爺也就聽了進去,并且深以為憾。
他現在都顧不上辛苦了,恨不能現在也跟著老爺子去一趟江南。
可惜皇阿瑪沒打算用他。
看著五爺垂頭喪氣的樣子,五福晉無奈,對著自家丈夫哄道“十二弟才多大弟妹更是個沒養過孩子的。咱們家孩子正是淘的時候,送過去可不是叫十二爺受累嗎四貝勒不心疼十二爺,把孩子送過去讓他們夫妻兩個受累,您可要心疼他。畢竟您可是跟十二爺一樣,都從寧壽宮出來的。”
福晉這話正好說到了五爺心坎兒上,五爺瞬間覺得自己和老四不同。
老四是個不會心疼人的,但是他五哥跟老四不一樣。
“你說得對。”
五爺肯定了福晉的觀點,心中有了另一番籌謀。
等到下次,他跟著皇阿瑪出門而十二弟留京的時候,他一定也要第一時間把孩子給送過去,跟十二弟多多培養一下感情。
大概過了一周時間之后,兩個小的開始適應了府里的生活,殷陶新制的課表也隨之出爐。
二格格今年只有六歲,正處于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之間的水平,而弘昀則是三歲了,大概是幼兒園托班和小班之間的水平。
反正他現在沒什么事,便專心養孩子起來。
兩個小的一開始來了府上還有些不適應,也有些認生。
等過了幾天之后,府上收到四爺來信。不知四爺信上寫了什么,二格格給弘昀將四爺的信讀完之后,他兩個便安心地在這里住了起來。
雖然兩人年紀都小,但是學業并不輕松。
要做些類似拔苗助長的事情也是沒辦法的,畢竟這個年頭的宗室里的孩子們都是如此,即便家長奉行“快樂教育”,但若是日后每次出門和親戚家的孩子聚會之時,什么都落后于人,想來也快樂不到哪里去。
弘昀上午的課程是用筆練習和趣味描紅,下午則是背詩念書,字帖都是殷陶選出來一筆一劃認真寫的,要背的篇目也都做了精心挑揀。
二格格能做的事情就多了,除了例行的背書寫字以外,殷陶還和舒怡一起教她小手工和折紙,還給做了好些后世很流行的玩具,比如那套按著比例縮小鍋碗瓢盆和帶灶臺的做飯玩具,便很是得二格格喜歡。
結果舒怡也沒玩過這些東西,和二格格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殷陶陪她們一天下來,感覺自己仿佛帶了兩個閨女。
雖然弘暉一直沒有過來,但是殷陶也早早給他做好了學習計劃。他總有一種預感,上天不會如此薄待四爺,弘暉一定會平平安安的。
故而他一直抱著希望,等著弘暉過來。
清朝頂級工匠的水平很高,效率上也絲毫不差。
按著殷陶說法建造的室內游樂場很快就建了起來。
游樂場建成當日,殷陶帶著舒怡、二格格和弘昀給游樂場做了一個頗有儀式感的剪彩,再帶著他們三人酣暢淋漓地玩了一場。
弘昀年紀最小也最是興奮,玩到最后被殷陶抱出來的時候還在尖叫。
二格格牽著十二嬸的手,小臉紅撲撲的,小嘴也不停著,一直跟十二嬸說著自己在家養小狗的故事,并且誠摯地建議十二嬸許她把小狗狗也帶來見見世面。
這么玩了一場之后,大家都出了一身汗,大家便選擇了先沐浴再用餐。
殷陶記得,以前陪小侄兒去游樂園玩的時候,每次出來都會去餐廳點兒童套餐。
吃什么是次要的,主要是能拿到兒童套餐里的限量版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