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離宮以后,八爺活動越發頻繁起來。大家不由猜測,這很有可能是良妃套住康熙的一步棋。
等日后趙氏得寵生下孩子,還能幫著八爺鞏固一下地位。
殷陶是又過了小半個月才聽到這個說法的,還是舒怡帶著兩個小的進宮請安時候從宮里聽來的八卦。
殷陶覺得這個猜想根本說不通。
這個猜測成立的條件是趙氏要得寵,懷上孩子并能生出阿哥,且這個阿哥還要開府辦差,對八爺有所
作用。
這么一來,至少要過二十年后,那時候再來幫八爺,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再說八爺都有九爺、十爺和十四了,干嘛還要去舍近求遠,幫一個不知道會不會有孩子的宮女上位,再等一個阿哥出來收為己用。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從太子倒了以后,三爺、四爺和八爺都成了京中的紅人。
太子離宮之后,三爺一改前些日子清心寡欲的宅家狀態,搶在八爺之前跳了出來。
殷陶覺得三爺有些沒定性,奪嫡這事跟一般事情不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可以的。
三爺一開始是起了奪嫡的心思的,在康熙四十六年前后尤其強烈。
后來看太子被廢,十三被關,直郡王和八爺倒霉了,三爺便開始往后縮了。
后來僅僅過了半年功夫,太子復立,再一次占了儲君位置,三爺便徹底歇了這份心思。
可不想太子這次只做了兩年的太子便出家去了,三爺便又開始盤算上位的事情。
畢竟如今年長的親王里,只有他和四爺是可能上位的,老八只是個貝勒,在三爺眼中且還差得遠呢。
如今直郡王和太子都不行了,三爺算算排行,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康熙的“長子”,不爭一把都對不起自己。
殷陶本人不大看好三爺。
以前他上學時候,想通過數學奧賽上個好大學還要刷個十幾年的題呢,三爺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帶著一堆文人相公瞎鬧騰能成什么事呢
但周圍很多人不這么認為,自從太子離宮修行之后,三爺的支持率大大升高,很多原來支持太子的讀書人現在都轉而去支持三爺了。
畢竟大家都認為,三爺愛文,也愛讀書人,三爺上位以后,一定會對他們有所優待,比起其他幾個皇子更好一些。
三爺這次很顯然是有備而來,也不似之前爭儲時候藏著掖著,也開始像當初的直郡王一樣招攬人馬了。
而同樣決定了爭儲的四爺則超脫多了,說是爭儲,卻反其道而行之,以退為進,以不爭為爭。
康熙五十年后,康熙又調整了一把朝
中的布局,把理藩院的擔子從四爺肩膀上歇了下來。
沒了差事的四爺更是清閑起來,日日以“天下第一閑人”自居,每天不是種地就是讀經。
太子一心向佛,四爺則開始研究道經。
后來四爺去太子的宅子頻繁了些,朝中便又傳了不少說法出來,四爺時時去找慧真大師交流心得,也準備遠遁紅塵。
也只有殷陶知道,兩個學霸的確是在時時交流心得,不過不是如何遠遁紅塵的心得,而是如何上位執政的心得。
殷陶原本給自己的定位是兩個大佬麾下的小弟,負責日常聯絡和把守望風。
可那兩位兄長顯然不是這么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