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波折之后,安安的婚事終于定了下來,康熙給心愛的孫女選了一等承恩公遏必隆曾孫鈕鈷祿景倫為婿。
景倫這孩子殷陶之前時候也見過,人很機靈,生得也不錯。因為是十爺家小外甥的緣故,以前也曾經跟著十爺家的幾個崽來家里和園子里頭玩過,從那時候就一直喜歡跟在安安后頭轉。
十爺之前也曾聽九哥等人說過,想讓福晉娘家子侄娶了安安,可以達到親上加親的目的。
十爺表示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想法,只可惜他的福晉來自蒙古,而皇阿瑪金口玉言道安安就留在父母身邊不必遠嫁,十爺雖然心里頭郁悶但沒有辦法,沒想到峰回路轉,兜兜轉轉,安安最終落到了他的外祖家里。
就因為這事兒,九爺氣得好一段時間不跟十爺說話,即便偶爾間在宮里碰上了也假裝看不見他,不曾多說一句話。
而對于十爺而言,九哥的反常也非個例。中秋家宴上,七哥頗為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五哥則是直接不搭理他了。
但十爺對此毫不在意,心中卻還有了幾分洋洋得意。
他的兄弟實在不少,里面更是能人輩出,而他混跡其中一向不被人重視。
這些年能讓人嫉妒的,除了能夠一步到位封郡王之外,余下的便是這件事了。
所以兄弟們的冷對絲毫沒有影響到十爺的好心情,即便是桌上相貌不顯的五仁月餅吃起來也格外香甜。
康熙入冬后身上就一直不好,說不出什么原因,就是身上軟綿綿的,四肢也無力,懶得動彈更不想上朝,便自己住在暢春園中,再叫四爺入南書房行使監國之責,搬進毓慶宮中替自己處理政事。
康熙這一番作為,大家也都基本有數了,看來雍親王成了最終贏家。那些不想承認的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八爺第一時間給十四去信同他商量此事,十四收到八爺的信后有些木然,但心底對于四哥本人的能力和品性還是承認的,聽
說四哥入住毓慶宮后,想到之前和十二哥的對話,甚至還有了一種“果真如此”的宿命之感。
因為德妃是四爺生母的緣故,六宮過來永和宮中想跟德妃示好的嬪妃也漸漸多了起來,而永和宮主位德妃則陷入了劇烈的思想抗爭當中。
一方面,她覺得讓老四入住毓慶宮不過是康熙放出來迷惑眾人的招數,這么做不過是為了樹立一個靶子,讓在外率兵的老十四不至于被兄弟針對,將來能夠安安穩穩繼承皇位。
而另一方面,心底還有一個理智的聲音告訴德妃,皇上是真的中意老四,所以才有了這一系列舉動,讓老四住進毓慶宮替自己打理朝政。
因為想到了第二個可能的緣故,德妃日日吃不好睡不著,整個人迅速衰老下去,于是她開始對自己進行自我催眠,摒棄了第二種想法,全心全意把第一種想法當成了唯一可能,也越發堅信十四才是康熙選中的唯一。
這么一來,她睡得好了進膳也香,整個人又恢復了之前時候容光煥發的模樣,倒把身邊伺候的人和太醫都給看得一愣一愣的。
入冬之后,不論宮里還是宮外,都對炭火的需求都越發多了起來。
這年頭好炭并不易得,但作為統治階級,還是家中只有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人丁相對稀少的統治階級,殷陶每年的炭火份例根本用都用不掉。又因著康師傅年年加恩的緣故,內務府還會另給殷陶另準備好些新炭送來,直接導致府中資源過剩。
這日天氣不錯,比起前幾日大冷時候暖和了不少,殷陶就去信園給太子送了一些炭火。
太子也聽說康熙入冬以后一直沒在朝中露面,同殷陶談話之間不免就問起了康熙的病情。
殷陶知道康熙在位僅僅六十一年,而如今已經是康熙五十九年底,想來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便建議太子若是實在想念皇阿瑪,可以去暢春園中探探望一下。
畢竟園子里沒宮里頭那么多規矩,太子掛心阿瑪病情,想要過去看看也未嘗不
可。
太子眼睛閃了閃“十二弟覺得此事可行”
殷陶點了點頭“若是二哥也有意,我今兒下午就去暢春園中跟皇阿瑪請旨,到時咱們悄悄地,低調一點過去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