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結束后,三爺等人都散了,四爺把殷陶和十三留了下來,帶去養心殿喝茶。
這段日子兄弟幾個都忙得厲害,已經許久沒有像從前那樣坐下來吃茶談天了。
四爺這日不僅準備了好茶,還給兩個弟弟都備了禮物。
十三喜好音律,四爺就為他準備兩本了前朝失散已久的古琴曲譜,十二弟向來看不出有什么偏好,但他的女兒安安過了孝期就要嫁人,四爺就備了一套上好的白玉頭面給侄女兒添妝。
四爺將禮物捧給兩個弟弟后,殷陶和十三雙雙對著四爺謝了恩,氣氛正好之際,四爺又把自己膝下幾個孩子的功課拿出來給殷陶和十三看,請兩位王叔給孩子們品評指導一下。
如今四爺身份變了,幾個侄兒的身份也跟著轉變,由王府小少爺變為了宮中皇子。
即便殷陶和十三他兩個作為弘暉弘昀等人的王叔,也不好對著皇上點評眾位阿哥什么,稍有偏頗都會產生不少難以彌補的后果,從前康熙在位之時,朝中幾位王伯王叔從來都不會對著幾個阿哥指手畫腳。
殷陶和十三都是人精,自然也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殷陶挨個看了幾個孩子的功課一遍,對著四哥夸起了弘暉的字,這幾年越發進益了,很有幾分名家風范在里頭。
十三也跟著殷陶夸了幾句弘暉的字,又道弘昀的書法作品中有一幅字是雙手同書,能寫成這樣真的很不容易了,是很多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四爺見兩個弟弟都跟孩子的字杠上了,對于所寫文章的立意和深度只字不提,也知道兩個弟弟都是為著避嫌,也怕品評孩子功課會給弘暉幾個帶來其他意想不到的影響。
雖然按常理來說,弘暉是太子的最合適人選,但經歷了先帝時期九龍奪嫡和看過了理親王和先帝之間的種種糾葛后,四爺對于嫡長子繼承制不再像先帝那般迷信,且并不覺得早早立下太子可以起到安定朝政民心的效果。
所以四爺突然就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在他有生之年暫時不立太子,等到日后看好了孩子們品行
后再秘密立儲。
四爺如今只是初步有了這個想法,但并未下定決心也沒有想好方式,今天說出來也只是想和兩個弟弟商議一下。
十三聽了四哥這話還是很明顯的驚訝了一下,隨即就覺得這主意還挺不錯。
當年先帝時候眾位兄弟鬧成了那副樣子,本質上還是因為眼紅太子的待遇,都想取而代之,才會發展成最終那般不可控的局面。
若是四哥不像先帝那樣,早早立下太子,朝中也沒有了不同于眾皇子的那個靶子,想來可以避免不少爭斗。
四爺看殷陶表現分并不驚訝,似乎這件事情很在情理之中的樣子,便笑著對他道:“十二弟也有此想法么看來咱們兄弟也算是心有靈犀了。”
殷陶:
不驚訝是因為他熟知歷史,跟心有靈犀真的沒有多大關系。
四爺看起來很有些疲憊,估計昨晚又在養心殿批奏折弄到很晚。
殷陶和十三都是有眼力勁兒的,對視一眼后雙雙告辭離開。
出了養心殿后,兩人結伴走在宮道之上,十三提起了自己對四爺的擔憂之情,擔心四哥再這么廢寢忘食干下去會弄垮了身體。
殷陶覺得十三是最沒資格說這話的,他現在也是干起來不要命的狀態,比四爺這個皇帝完全沒有輕松多少,就連歷史上也比四哥去得更早一些。
十三的性格一向如此,許是和年少時候的經歷有關,只要他認定那個人后,就會一片赤誠相待于他,全心全意輔佐對方向著目標前進。
當初因著太子待十三好,十三便一心為著太子著想,即便面對著盛怒的康師傅也未曾改口對太子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