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上故事還在繼續。
少女被獻祭之后,世界重回太平。
少女的哥哥悄無聲息的出走,無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
“讓他走吧。”盡管主持著世界的長老們知曉他心懷怨念,必定會報復這個世界,但他們畢竟對他的妹妹心懷愧疚,因此決定隨他去吧。只要他不做危害世人的惡事,便給他最大限度的自由。
人們終于從亂世中解放出來,重又安居樂業。
修士們卻一刻都不敢倦怠。
世界的和平居然建立在不知來歷的陣法之上,而這法陣是隨時可能損壞的,這實在令人難以安枕。
他們必須得趕在下一次災難來臨之前,弄明白這陣法的真相。
然而災難比預想中更早到來了。
就在修士們的研究即將有所收獲時,五色石再一次損壞了。
研究因此陷入停滯,他們若想繼續破解這法陣的秘密,便必須再次將五色石修補好。
他們還得再次犧牲旁人的生命,并且這一次需要更多。
最終被選中的,是十二個人的靈魂。
這十二人中每一個都和死去的那個女孩一樣高尚和純潔,其中一人是女孩兒當初的戰友也是想要拯救世界的修士們的戰友。當她獲知了自己的命運時,便也知曉了她的朋友當初是因何而死。
作為戰士她并不畏懼血戰而亡,可作為祭品死去,這違背了她曾為之奮戰的理念。
“為了世界的存亡而自我犧牲”,聽上去是多么高尚的理由啊然而這和宰羊殺牛向神明祈求豐收,究竟有什么不同
若她的朋友最初被獻祭的女孩兒沒有死去,那她必會質問和反抗。
可是在她之前,已經有人為此慷慨赴死了。她若不能坦然接受,便仿佛她貪生怕死一般。
于是她孤傲的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壓抑著因理想破滅帶來的苦悶和心灰意冷,她微笑著向自己的戀人辭行。
她的戀人卻也在痛苦掙扎。
他無法接受她的決定,他想要帶她逃亡。
當天神們聽少女吟唱至此時,他們不由出言打斷了她。
天神聽到了這位戀人的名字,和他內心的困頓。
他們猶然記得,這位男子是一位高尚的智者,他決然不是自私和卑劣的。他是女孩哥哥的朋友,當女孩的哥哥舉起叛旗時,正是他告訴他,“我理解你反叛的理由,但我不能將刀鋒對準自己的同胞。而且,苦難已經持續了太久了。”
所以天神們感到不解,“他已經接受了第一次,為何不能坦然接受第二次”
少女說,“因為在第一次時,他并不知曉,親眼看著自己最愛的人赴死是怎樣的痛苦。”她說,“人類的愛,并不是平等無差別的。”
天神們回答,“源于自私,這種狹隘的感情也能稱之為愛嗎”